当然了,像君子六艺这种高难度的技能,即便是在对文学素养要求极高的古代,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学习的,会讲究这些的大多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并且是身份较为尊贵的那种,比如世家名门之类的。
而一般的商户之家,即使再有钱,商人的地位卑贱,同样没有资格学习,更别提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了。
最重要的是,平民百姓家根本没有闲钱去折腾这些东西。
别说是君子六艺这样负责,仅仅只是其中一项“书”字的技能,平民老百姓想要学习,就足以让他们耗尽家财了。
古代的笔墨纸砚可不是什么便宜廉价的东西,比起现代的价格更不知要昂贵多少倍,甚至在有些朝代里,一支毛笔,一方墨的价格就能抵得上一个百姓三口之家半个月的粮食费……
这样昂贵的价格,除了那些不缺钱财的商户以及官宦名门之家,普通的种田老百姓有几户家庭能承担得起?
更何况,这点儿东西还远远不是全部……
民以食为天。
没有粮食谁都活不下去,但是笔墨纸砚却只是读书人要用到的东西。
如果家里没有这样一个读书人,这笔巨大的开销自然就可以省下来,换成其他更需要的粮食或者生活用品,家人的生活条件也会跟着上升。
而反过来说,如果家里出了这样一个读书人,在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家里的其他人就不得不为他的学业而让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举全家之力供养他一个人,同时还不能保证他以后一定能考上科举……
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实在太多,而收获却是渺茫的。
这样的行为无疑就像一场风险性极大的赌博,在本身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必须把自己的整个家庭,乃至是家庭里的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押上去,和命运对赌,看最后到底能不能赢。
如果运气好赌赢了,家里养的读书人顺利考上了科举,那收获的利益自然也是庞大的,完全可以抵消前期所有的投入,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但如果运气不好,到最后还是赌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