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8章 意料之外(862)

甚至就连这些古代的文人名士相互交流,都是以书籍字画作为彼此的桥梁。

——你欣赏一下我家的藏书,我再欣赏一下你家的字画,然后各自拽文互相点评一番,如此一来二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文人情怀就自然出来了。

对于古人而言,书的珍贵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文化上,同时也是一种与人拉近关系、尤其是和那些清高的文人拉近关系的好东西。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在很多朝代的历史记载上,都曾出现过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也不是说那些出身贫寒的古代学子不如其他学子聪明,而是受到环境的约束,注定他们很难有大的成就。

要知道,古代的书籍流通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能够提供给人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也相当狭小,即便是再有天赋的古代学子,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支撑,那学到的东西也是相当有限的。

这就好像一个智商一百八的天才,如果从小就被人关在黑屋子里,不说话也不走动,甚至都没办法看一看外面的天空……那么,等到他日渐长大之后,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痴傻人,再高的智商也只能白白浪费。

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在古代那种生产条件落后、各种思想又十分保守封建的环境下,哪怕是再聪明的古人,如果没能投胎到一个比较好的家庭,从小开始培养诗书字画,等到他以后再想办法上学堂考科举,想要成功几乎比登天还难。

在唐朝发明了印刷术之前,古代的一切书籍和文字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必须通过人工抄写,很多珍贵的古书甚至仅仅只有一本,也就是俗称的孤本,万一不小心遗失了,自然是极大的损失,往往都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在历史记载上,只要是有才有名的古人,几乎个个都有藏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