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

待苏家新鲜出炉的苏秀才归来,苏家的秀才宴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始了。

作为当地扎根多年的人家,苏家一族在当地称得上树大根深,秀才宴,人来人往,颇是热闹了很久。

沈氏的娘家也派人来了,苏明月看见了多年未见的外祖母,那一句“我的儿呀,你可要看紧姑爷,这胎再生个男丁,就完美了。”

由此可见外祖母说话的水平未曾进步。

再就是苏姑父的小算盘没有打错,名声打响了,岳家也是厚道人家,他不仅持平了,还小赚了一笔。

苏顺多年的心结渐渐解开了,而且苏顺还年轻,万一带着家族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众人怀着这种隐秘的期待,更显热情。

期间还发生了一间有趣的事情,以前部分家有适龄小学生的家长,背后议论说苏祖父水平不行,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中不了秀才,没人把小孩子送到苏祖父的蒙学馆来。这次苏顺中举,名次还是靠前的第七名,这些人又转而觉得苏祖父水平还是有的,你看专心在家指导儿子半年,苏顺就马上中举了。于是纷纷表示,以前不知道、错过了、没机会,现在都想把小学生送到苏祖父这里读书。

苏祖父、苏祖父当然是,非常欢迎。

自从年纪大了放弃科举之后,苏祖父可是一心想要支撑起家中经济——毕竟全家传承也只剩下书了,总不能靠全儿媳妇嫁妆过日子吧。苏祖父自己和老妻是绝不从儿媳妇手里拿一文钱的。但是手里活钱又不多,苏祖父还真的需要教书这门生计。

别看苏祖父看起来一幅板板正正读书人的样子,除了当年不顾一切考科举,苏祖父其实挺有经济头脑的一个人,看他为两个儿女的挑选的婚事,完全是取长补短的实惠婚事。

于是乘着儿子中秀才这波热潮,苏祖父挑挑拣拣,又收了好几名资质良好的小学生。这是后话不提。

待到宴席后,苏顺特地找个时间问苏明月,“月姐儿,有没有什么想要的礼物,爹给你买?”

“爹,是只给我一个人的吗?”苏明月仰着小脸对着他爹问。

“对,只给月姐儿一个人的。”苏顺笑着摸摸苏明月的包包头。

“为什么呀?”

“因为月姐儿帮了爹爹一个大忙,所以爹想要给月姐儿一个奖励。”

苏明月心里明白,应该是模拟考的是事情了。这个爹挺好,不让女儿做白工。

“可是爹,我现在没有什么想要的。爹,我能保留着,等以后我想要礼物的时候再问你要吗?”

“可以呀。不过月姐儿也答应爹,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小秘密,月姐儿谁也不要告诉,包括娘好不好。”

“好吧,”苏明月歪歪头,“爹,我们拉钩。”

“好,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父女两相视一笑。

进入腊月,苏顺中秀才这波热潮终于随着天气冷下来了,眼看着沈氏到了预产期,一家人的注意力放到了沈氏的肚子上。毕竟沈氏可是有过难产史的人,虽然说大夫判断沈氏这胎身体很好,众人还是放不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