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家亲近的人家,苏姑妈凭借大哥的功劳,已经快要在婆家横着走了。自从苏顺中举,苏姑妈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飞哥儿,翔哥儿,好好努力,跟着你舅舅学。你们可都带着苏家的读书种子呢。”苏姑妈公公婆婆含笑点头,可不是嘛,这个媳妇真的娶得太值了,人都说外甥似舅,这飞哥儿翔哥儿长得多像舅舅啊,读书也好,眼看着就有希望改换门第了。
说起娶媳妇,文书家太太和章氏,最近是碧水县最受妒忌的中年妇女了。这就咋这么会结亲家呢。无数当家太太懊恼,当时自己就是慢了一步请媒人上门,不然苏家两位姑娘,哪一位娶回来都值了。也不看看自己儿子行不行。
万事万物都是双面的,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愁。
自从苏顺会试高中,何能名落孙山,何家已经陷入一片死寂好多天了。
何母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烧香,烟雾缭绕,快要看不到人,何能之妻已经不往那个方向过去,过去就被呛着。而何能也把自己困在书房当中,不断的写写画画,形容痴狂,如困兽之斗。何能之妻倒是试着安慰何能几句,比如还年轻呀,一次失利不算什么呀,然而毫无回应。这何家,越来越让人感觉到窒息,似乎想要把人逼疯。
但是,众人的悲喜都跟苏顺无关,如今,苏顺正为这99步之后的最后1步:殿试,做准备。
毕竟,是会试第四名呢,说不定,努力一把,就是三甲。世人都知道头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有几人知道第四名叫传胪。
这种焦虑之下,苏顺是夜夜失眠,眼冒血丝,但是精神极度亢奋,感觉就是可以再写三百篇。
深知苏顺前科的沈氏和苏明月见此焦虑不已,深怕苏顺绷不住。谁还记得,苏顺当年是一个考秀才都紧张到有考场综合症的人。这万一,殿试上紧张了,万里长征毁于一旦啊。这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爹,做你自己,我们分析过了,做你自己是对的,新皇就好你这口。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苏明月鼓励道,“实在不行,你就深呼吸,再深呼吸,就当上面是祖父在考你功课。记得,不是皇帝,是祖父。”苏明月压低声音悄悄说。
苏顺已经忘记追究苏明月此等言语大不敬之罪了,眼带希冀的看着自己的女儿,仿佛在说:“这真的可以?”
苏明月重重点头,用眼神坚定的表示:“可以的。就这样!”
带着女儿的洗脑,苏顺出门殿试去了。留下苏家母女眼巴巴张望,此等关键时刻,刘章肯定是要护送苏顺出门的,路上决不能出一点意外。
————
“皇上,这是这是殿试前十名的文章。”
“拿上来,我看看吧。”
“几位主考官都看过了,排出名次了。”皇帝一边翻阅考卷,一边漫不经心的问到。
“是的,几位大人都对比过了。”
皇帝不再说话,随手拿过考卷,慢慢翻阅。待全十张卷子全看过一遍。皇帝停下来,思考了一阵,手执朱笔,落笔在第一张卷子写下了标记。
正欲顺着往下写,忽而又停顿了一下,慢慢地,把第四张卷子,提到了第二,朱笔落下。
最后,按着顺序,在原来第二后来第三张卷子上做下标记。
半盏茶后,吩咐到,“可以了,封起来,拿出去吧。”
命运的那一页重要篇章,就这样,被写下了定论。
金銮殿唱名。
“一甲第一名,罗平耀。”一名年近四十的进士,随着指引出列,跪在御道左边。
“一甲第二名,苏顺。”苏顺深呼吸,衣袖掩盖下,双手紧紧握拳指甲扣肉,脸上却一片严肃丝毫不显,跟随指引,跪在御道右边。
、、、、、、
正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日夜读书不倦的辛劳,半生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女儿被折辱的痛苦屈辱,父亲沉重的期许,娘子希冀的眼泪,好像都在这金銮殿唱名一刻,如同被潮水洗去的旧日尘埃,一切焕如新生。
苏顺在这种如梦似幻的喜悦中,在这种不似人间的漂浮感中,度过了他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天。
“爹,你太棒了。真的太棒了。”回到家中,苏明月的喜悦笑语把苏顺拉回人间。
做到了。值得了。苏顺露出了一抹真实的轻松的笑容。
许是放松了心神,苏明月露出了久违的小女儿神态,围着苏顺不停的说,“爹,你跟我说说殿试之后是什么样的吧?”
苏顺抬起正欲抚摸小女儿脑袋的手,尴尬停在半空中,然后转回来,虚掩口唇,轻轻咳了咳。
怎么办,太紧张了,忘记当时是怎么样的了。只记得跟着状元,听从指引做了好多事,但是做了什么事,真的忘记了。
十几年的夫妻了,沈氏对苏顺不可谓不理解,一见他这小动作,含笑解围到,“月姐儿,不许再缠着你爹。今天累了一天了,改天再说。”
到了第二天,苏顺终于找回了记忆,像女儿描绘了殿试当日盛况。无非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尽繁华。
考完殿试之后,也不是立马完事的,还要再竞争上岗,目标:翰林院。不过三甲就是走流程了,基本内定。准备考试这段时间,苏顺也不放松,苏明月就从这种忙碌的状态释放出来了。
空闲下来之后,苏明月就想搞事。这天,苏明月拿出一叠书稿,找到刘章说,“想赚钱不?”
刘章的眼神亮了。
殿试后第5天,中举的进士还在准备竞争上岗,落榜的举人已经准备收拾行李回家,下次再战。就在这个时刻,京城刘家书店,重磅推出,科考文章分析集。
“揭开今年恩科的秘密,为你解说头三名如何获得皇帝青眼!”
“新皇新风气,帝师潜邸文集,你值得拥有!”
“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才能到达金銮殿!”
“十年寒窗,三年科考,不要让你的汗水白流!”
要多浮夸就有多浮夸,要多吸引人就多吸引人。
读书人们纷纷斥责,没有文化,粗俗,败坏风气,有辱斯文,但是挡不住心动啊。
谁都知道,先皇好华丽文笔,因此一大批文人都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绣。谁料,今年恩科,这些文章一个没中。贴出来的模范文章,个个都是结构严谨、言语朴实、内容丰富。聪明人都看出风向已经变了,但是到底是什么风向,资料太少啊。今年贴出来的文章,进士们早早的摘抄下来了,但是心里没底。如今刘家书店这一出,简直就是直直击中读书人的核心需求。
许多放下面子的读书人先冲进去了。
帝师文集?这个必须要!学了就是跟皇帝同一个老师。
今科文章合集?这个自己摘抄了,咦,还有批注,字字句句言之有物,肯定是朝廷哪位大臣匿名写的,必须要!(苏明月:小女子我,谢谢!)
文风对比?这是什么,一打开,全是先皇时期和今年恩科文章风格对比,此等秘籍,马上塞进怀里,谁也抢不走!
先进去文人疯狂采购,端着架子的见此也不再端着了。怎么的,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码线上,考场上可不会因为你不买而多几分。别人有自己必须也有,决不能因此而落后。
不到一天,刘家书店存货售罄。还有更多的读书人纷纷赶来。举人只是读书人金子塔的中端,下面最大的还有秀才们呀。京城的秀才还特别多。还有很多书商,也反应过来跟着抢购,这转手卖到各地去,就是来自京城的绝密资料,不要太畅销哦。
刘家书店搞起了预售制度,每天只能提前销售1000本,每天都有读书人抢不到,疯狂怼书店掌柜:“你们怎么开门做生意的,有钱还买不到货了!赶紧上架。”反正买不到书,他们是绝对不会离开京城的。
掌柜被骂得是又痛苦又快乐,“这每天都上1000本了,实在太畅销了。都怪小店预估不足,已经让工人们赶工的。马上,马上。”
读书人们一听,已经有1000人抢到了,自己却还没有,不行!落后了!接下来一天来三趟。
这一时洛阳纸贵,自然进入了某些有心人的眼睛。
疯狂采购的都是还有希望的举人,考上了就是天子门生,可是往届的人才怎么办?先皇的天子门生?
早朝。
“启奏陛下,京城近日有刘家书店公然打出新旧文风对比,揭秘今科秘籍等资料,意欲挑拨今上与先皇关系,败坏陛下名声,望陛下明察。速速将那刘家书店主事之人拿下,以正风气。”都察院御史上前,正气凛然启奏到。
“哦,有这等事。”高高端坐在上的皇帝漫不经心的问,“拿上来我看看。”
立刻有那太监端着托盘将书本送上,这时候,都察御史能抢到刘家书店的样书,也是做足了准备功夫的。
皇帝拿过书本,随意的翻了一翻,“我看也没有什么挑拨之言嘛,这历届科举文集,不是一向都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喜欢的吗?”
“再说,莫非爱卿你认为朕与先皇关系是如此轻易受到挑拨和误解的?”皇帝直起身子,问到。
“陛下,臣不是这等意思。”都察御史忙跪地请罪。
“是这个意思也没有关系,”皇帝淡淡到,“朕自问与先皇之间,父慈子孝,经得起世间考验。”
谁会怀疑你跟已经入土为安的先皇之间是不是父慈子孝,是嫌自己活得不耐烦了吗?人走茶凉,这句话对皇帝来说也是一样的。都察御史已经冷汗淋漓,连连磕头请罪。
“来人,把都察御史扶起来吧,我也没说什么。朕不会轻易因为几本书堵民间之口,这岂不是显得朕心虚,随他们去。当然,都察御史也有闻风议事的权利,朕也不是那等昏君。”
都察御史松了一口气。
“不过,朕记得都察御史是先皇三十六年的状元吧,果然是对先皇一片忠心耿耿,想必对先皇是十分了解。这样吧,把都察御史调到史馆里修先皇文集,什么时候修完了什么时候出来。成全都察御史与先皇的一片君臣情深。”
夭寿啊,去修书,还有什么前途,就是被打入冷宫啊。先皇在位近四十年,修完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臣,谢陛下恩典。”原,都察御史,今史馆著书郎,含泪叩谢皇恩。
“陛下英明。”众位大臣见此,立刻明白皇帝心意,纷纷高呼。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