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雌雄莫辨

大明海事 骈四俪六 3405 字 2024-04-22

崔德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说崔家不埋伊秀的坟,便真的着人将伊秀的尸身送到汉城去了。奇耻大辱,伊家白陪了一个大小姐嫁过来,原本当权党伊家打算修复他们和崔德这个莽夫的关系,谁知崔德竟然将伊秀的尸身掘出来,光天化日送回她的棺椁到汉城。

汉城伊家的脸面丢光了,被在野党的崔家的这个老匹夫将脸面丟光了。

崔德和其子崔礼要被派去督战,朝鲜边境。女真部落骚乱,在权党请国王派遣平壤崔将军去边境结束女真骚乱,并请崔将军立下军令状,不胜不归,败北杀头。

崔家接到来自朝鲜国王的旨意的时候,崔礼正靠在后院墙角边上的树上看天空。秀儿同戚英姿说:“姐姐,我瞧二公子也没啥毛病,只要他不穿大奶奶的衣服装女人。”

将在外,军令有所受,有所不受。但于崔家来说,没有不接受的余地,因为国王将会派人监督崔将军,以及崔家的二公子去边境。崔家父子去一个不行,父去子不去,或者子去父不去都不行,必须父子同去,奔赴边疆。

女真人骁勇善战,朝鲜北部边境向来是女真与其他民族混居之所。其中原因一是大明朝特意将游牧民族隔离在辽东一带,便于军事统制,另一方面是蒙古人贯穿于甘肃河西走廊诸府,而明廷从未将他们彻底消灭。

大明王朝建立前夕,北方政权割据严重,察罕是一个地方武装割据组织的头领,元朝廷给他封官,赐予他爵位,并且默认他武装割据和扩张的权利,元朝廷希望以此换取北方这些民兵组织元帅的忠心。

察罕死后,元朝廷任命他的侄子扩廓帖木儿继承他的爵位和封赏,但是察罕的心腹不认可扩廓对他们的指挥权。

当朱元璋派军队来袭的时候,扩廓忙着与他叔叔的旧部内斗,忽视了元朝皇帝给他的抗击明军的命令。扩廓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面,这一举动激怒了元朝的皇帝,于是元朝廷命令北方的军队来消灭扩廓,而扩廓打赢了对元军的大小战役。

自南边而来的朱元璋的军队横扫千军,他们先是攻克了山东,随后是陕西潼关,最后是北京,朱元璋遵循这样的战略,结局是明军清扫了扩廓的对手们,而扩廓不损一兵一卒,带兵退回了蒙古。于是扩廓一直是北方分裂政权中的最强大的力量。

明代开创者用武力征服了中国,可以说明朝是在一个叛乱中产生的政权,而朱元璋在反叛元政府的时候,他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了穷兵黩武的形式。

是以明朝廷这个政权需要争取文人学士、精英士子这个阶层的支持,以及对儒家传统礼贤让步,这是明朝廷在后期亟待妥协的地方。

洪武三年,明廷对元朝留下的残余势力采取外交攻势,具体说辞是,元朝曾经承天受命,元天子既然承受过天命,那么明朝如今也是承受天命,明廷请蒙古人承认大明朝的国运天授,请蒙古人承认大明朝对于元朝的合法继承性。

朱元璋给出的说辞是这样,他承诺第一步骤就是为蒙古人编纂《元史》。

但朱元璋的外交手段并没有成功,掌握蒙古民兵武装势力的元帅察罕帖木儿被害之后,扩廓帖木儿将他叔叔的统治机器重新捏合在一起,并表示将继续忠于元王朝。

洪武二年八月,明朝大将常遇春去世,将军李文忠接手了常遇春的军权,他与将军冯胜共同率领一支军队从北京经过居庸关去攻打元帝。

另一支由大将军徐达带领的军队直接取道西安攻打扩廓帖木儿。

李文忠的军队奔袭察罕湖,他们节节战胜。等到洪武三年五月,元帝妥懽贴睦尔在应昌去世,他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继位。此时,李文忠率军突袭应昌,爱猷识里达腊越过戈壁,逃往外蒙古,而爱猷识里达腊的儿子和蒙古五千勇士被俘。

李文忠给予自己的战绩高度评价,他在写给朱元璋的奏章里处处表功,奏章中充满了对自己的盛大功勋的赞誉之情。李文忠傲慢且骄矜,朱元璋很不痛快,尽管李文忠是他的外甥。

李文忠这一场胜利给大明朝带来了三十多年的军事优势,蒙古人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都没有在蒙古东部草原占到甚么便宜。

徐达在甘肃东部找到了扩廓帖木儿的踪迹,蒙古人的人数比他想象中还要多,明军采取守势。

蒙古人率先攻打明军左丞相胡德济统领的西南翼,胡德济惊慌失措,徐达铐上了他,并罢免了他的职务。次日,明军反扑,而扩廓跑了。扩廓帖木儿在这次战争中损失将近九万人。

洪武三年,明军在对蒙古人的战争上大获全胜,朱元璋腾出手来征服四川。

四川的领袖明玉珍曾经拒绝拥戴陈友谅称帝,他将陈友谅拒在三峡之外,后来明玉珍自己称帝,国号为“夏”。

朱元璋在占领鄱阳湖之后,曾经和明玉珍通信,两人互相派遣使节,并将自己的政权比作为三国时期的刘备和孙权。

大明朝建立的前两年,明玉珍去世,他的幼子明昇继位,夏国由他的母亲当政,明昇是夏国被操纵的傀儡皇帝。

由于女人掌权,夏国分崩离析,而朱元璋打算兵分两路入侵四川。

洪武四年,朱元璋令徐达驻守北京,邓俞入陕西解决军需问题。而原来在陕西的傅友德准备从北面进攻四川。

朱元璋的另一手打算是让廖永忠与汤和率水军走三峡进四川。

走北边的傅友德打得相对容易些,他先拿下阶州(今甘肃东南),后南下嘉陵江。夏军希望在长江前线打主力战,傅友德攻到汉州(成都北边),一个月之后,傅友德拿下了成都。

长江之上,夏军在瞿塘峡上安装吊桥,吊桥上装石弩,以此攻击明军的水手和纤夫。带领水军的汤和用炮火猛烈轰炸吊桥,强行攻占了瞿塘峡,接着西上。

最后明军两支部队会师于重庆,夏政府投降。

朱元璋将明昇送往南京,与陈友谅的幼子陈理一同居住,最后两人都一同被放逐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