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风清扬咖啡厅,不知道的你会以为自己在阿里集团的产品展示大厅。小马哥网吧,所有软件全部都是大鹅厂的产品qq,浏览器,游戏等等,就差网管小哥夺过手机帮你把竞品软件卸载了。
船夫餐厅,比亚迪王船夫大佬开设,这家餐厅从进门开始就鞥看到各种比亚迪集团的元素。各种汽车模型,汽车零部件模块,电池组件,最过分的是菜单上裸的写着“来比亚蒂吧,比亚迪的食堂比这里更好吃!”
宋知易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真想去问问这位大佬,高端人才都是吃货吗?
还有你明明叫船夫餐厅,为什么一点船夫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这个问题,其他在学校开餐厅的大佬曾经问过,船夫哥说:“轮胎就和船夫有关。船夫用轮胎防撞啊!”
大佬们的思维方式不是一般人能琢磨透的。
关于各行业大佬在学校里开设餐厅饭馆之类的配套设施,宋知易最开始不明白原因,这种现象很容易让梧桐大学的人才流失。后来问过宋士华才知道,这些公司背后都有宋士华的身影,要么是梧桐集团明面上持股,要么通过各种离岸公司持股。用宋士华的话讲“肉终究是烂在锅里,每年那么多人才,光一个梧桐集团不可能完全消化。”梧桐大学出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进入和梧桐集团有关的企业,一小部分选择创业,剩下的人要么选择从政,要么选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做个专家学者。
。。。。。。
晚上六点多,宋知易来到了落雨厅,说是大厅,但却是一个面积只有四十多平米的一间教室。不出意外,中文专业未来四年都会在这间教室上课。
教室里已经有十几个学生。
梧桐大学施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所有专业都是小班教学,每个专业班级最高不超过15人。班主任没有专门的办公司,和欧美一样,都是在教室的一角办公处理日常事务。教室内的桌椅摆放也很随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齐全,教室后面是一面大大的黑白,学生可以随意的写写画画,有的写诗词理想,有的写课题分析研究进度等等。尽最大可能保障学生真正的有所学,有所求,有所喜欢,有所钻研,这是梧桐大学的宗旨。
宋知易看到墙角班主任办公桌有个戴着墨镜,身形瘦削,头发黑白灰相间,略显苍老的人,在低头查看资料。
宋知易再一次心里“我了个大槽!这特么不是湾仔之狼马佳辉么。”
宋知易知道梧桐大学师资力量强大,聘请的都是各个行业全球的专家学者或者商界大拿翘楚,但是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
前世,宋知易经常和爷爷宋雨桐一起看《锵锵三人行》或者《圆桌派》,宋知易虽然不是文人,也不算是知识分子,但是大佬宋雨桐是啊,每次看《圆桌派》,一些有关的问题,爷孙俩都能聊出个一二三。对电视里的马佳辉还算了解,两个人都比较喜欢湾仔之狼的三观,正的不能再正了。
马佳辉,港岛出生,在湾仔长大,自嘲“新香江四少”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同时也是湾岛问题研究员。曾经有人评价“对港岛社会人文研究透彻的人很多,对台岛社会人文研究透彻的也很多,但是同时能研究透彻港岛和台岛社会人文的可能只有马佳辉。”
马佳辉为了“追星”放弃了港岛的大学,去湾岛大学求学,去帮助李傲整理报刊资料,19岁开始出书,写专栏。
让宋知易记忆最深刻的是又一次《圆桌派》聊关于哭的话题,马佳辉一脸严肃,用他的塑料港普说:“我很少看到我父亲哭,我记忆印象中生平只有两次,一次我以前在节目里讲过,就是当帝都天上人间倒闭的时候,我父亲就哭了,因为他说一辈子没有去过,他一直期待我发财,带他去一趟,他久仰大名嘛,可是后来,一来我没发财,二来倒闭了,他说他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当时,宋知易看完这段,笑的像一个一百四十斤的白痴。
马佳辉还说过自己欠湾仔一段故事。他在大排档吃一碗鱼蛋粉,背后坐着是街头斗殴的烂仔和摇曳生姿的风尘女子。他笑称最大的遗憾是从没有人邀请他加入社团,“嫌我又矮又瘦,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