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抬起头来一看,只见其他人也正看得入迷,脸上均带着不同程度的惊叹之色,唯有老周正在悠闲地喝茶。
见到韩斌正看着自己,老周微笑道:“老韩,你觉得怎么样?”
“写得相当不错。”韩斌说着,顿了一顿,这才缓缓道:“有点破除成规的味道。”
老周点了点头,赞同地说道:“是啊,虽然还有点旧一派武侠的影子,但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然难能可贵了。”
为了重现武侠小说昔日的辉煌,很多武侠人都提出‘求新求变’,武侠小说不能再是‘报恩复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盗’‘民族斗争’这一套了,否则‘武侠’这两个字当真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然而‘求新求变’嘴上说起来容易,但真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些年虽然也冒出了一些天才新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打破这个窠臼。
武侠小说的出路到底在哪儿?这是韩斌每天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这时候,众人都将手中的稿子看完了,韩斌扶了扶眼镜,说道:“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
编辑黄道率先说道:“这篇《箭士柳白猿》有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开创新局面的意味。”
另一位编辑刘恒则摇头道:“耳目一新还说得过去,开新局面则言之过早了!”
黄道也不生气,微笑问道:“刘编辑有什么高见?”
刘恒缓缓说道:“这些年来我们也见识过不少少年天才,比如欧阳寒、沈峰他们出道之时是何等的惊才绝艳,我们当时也都认为他们会开创武侠的新局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仍没有摆脱旧派武侠的框架。”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叹息之声,连黄道也都沉默不语,因为欧阳寒就是他发觉出来的。
当时刚刚二十岁的欧阳寒写的处女作《大雪满刀弓》令黄道惊叹不已,他一度认为这个年轻人一定能让武侠走向新的时代,成为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
然而十年过去,欧阳寒虽然的确成了年轻一代武侠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但他始终没能打破旧派武侠的条条框框。
至于沈峰,这家伙越走越歪,直接把武侠小说写成了言情小说,他笔下的主人公都爱得死去活来的,虽然吸引了一大波的书迷,但在黄道看来,这已经是走上了歪路。
这时韩斌轻咳一声,说道:“暂且先不说这些吧,这个独孤求败还是个高中生,就算真的能走到那一步,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对于这篇《箭士柳白猿》,我的意见是好好地宣传一下,作为10月刊的主打作品,想必会为我们《江湖传奇》挽回一些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