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屋里观赏着盆景的沈颐听到太后娘娘的召见,也不着急换衣服,仍旧手持一把银质的剪刀修剪着枝丫。
他知道太后此次召见,一定是因为黄河水灾伤亡三千多人,还有四万人颠沛流离之事。
听完连英第一时间来报的消息,齐王闭了闭眼睛,长叹了一口气,“太后娘娘果然比我狠她竟然能将事情闹大到这种地步,还死了这么多百姓。”
“没有死人,就无法制造出足够的恐慌。”连英接着道:“太后这么做,是因为那失水的魏州是皇上的人,那都水司和工部,也都是皇上的人,只要他们犯一点点错误,太后娘娘就不愁抓不到皇上的把柄了,说不定还能把黄河毁堤之事推到皇上的头上,到时候,殿下”连英还想继续说下去,被沈颐打断。
“现在那些灾民如何了?”
“那些灾民前几日就到达京城了,守城的将士一直不肯给他们开城门,还是楚明纲将军下令开的城门,据说那赈灾物资一时调拨不下来,天寒地冻的,灾民暴动,伺机哄抢,竟然将楚明纲将军打伤了。巡防营的人这时才赶到,一面镇压,一面自己趁乱摸取,场面十分混乱,最后还是楚家军镇住的,楚将军也不计前嫌,今天还自掏银子建立施粥铺,据说那馒头里还有肉呢。寺庙收下那些受伤,染上疾病的人,皇上已经派了民间的药局给他们诊治,民间也有人自发捐了些物资,暂且安置了一部分。”
“楚将军功不可没啊。”沈颐夸赞了一句,又补充道,“正好,我这次进宫面见太后娘娘,要些支援的物资,安置好灾民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好。”
沈颐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泛着幽幽的光泽,又道:“这件事一定是太后的手笔,她之所以没有这么对我,是因为我们暂且站在同一战线上,太后的心狠手辣我算是见识过了,假如有一天我成为了皇上,和她争权的话,她的矛头就指向了我,一定要重点针对太后详细彻查,尽量多找到她有意毁坏黄河堤坝的证据,这么多条人命啊,岂能白白的死去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一旦有任何进展,一定要立即密报给我。”
“是。”
连英躬身退下后,沈颐缓缓起身,换下了那身清淡雅致的白色长袍,走出房门。
守在院子中的护卫早就准备好了一顶软轿,出了齐王府的大门后,直接走向进宫的路。
太后娘娘正在等他,身披一身孔雀蓝,点缀着无数细小的玉珠,雍容华贵,不过因为政务繁忙,操劳过多,眼角和唇边已经有了皱纹,虽然太后娘娘之比齐王的母亲刘太妃只是年长那么几岁,却完全没有刘太妃保养的那般妥当,看起来竟然像是相差了很大岁数一般。
“儿臣参见母后。”齐王跪地行李。
太后看了他一眼,随意一声慢悠悠的“起来吧。”
齐王从容起身,“谢母后。”
太后注视着他,诧异这少年惊人的容貌,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忽然长成了这幅模样,很像他的母亲,却没有那般骄傲的艳丽,反而添了几分清淡。
他和先皇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倒是现在的皇上,和先皇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是她现在不得不与齐王商议,废掉皇上这件事。
太后幽幽的注视着她,心底有一声莫可名状的叹息。
“哀家今日叫你来,是想和你商议逼皇上退位这件事,哀家不想把皇上怎么样,只是皇上性格顽劣,行事荒唐,上次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无证据的指责哀家是杀害她生母的凶手,哀家知道他是受身边的太监挑拨,轻易就相信了那范欢喜,哀家背负这洗不干净的骂名也就罢了,只是这陈国的江山,可经不起他这样的折腾啊。”
皇上和公主乃一母所生,可是他们的生母却不是现在的太后,而是当年和太后一起进宫,侍奉太后的一个不起眼的丫鬟,有幸被皇上宠幸,封了个四品美人,后来得了病,不治而去了。
太后一直无所出,而皇上和公主的生母又是自己从娘家带来的丫鬟,便把他们收到自己身边,养大成人。
只不过美人到底是病死,还是另有蹊跷,这就不得而知了。
“母后心系天下,儿臣敬服,只是儿臣年幼就离开了京城,刚回来不久,对京城的上下里外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具体如何去做,还请母后明示。”
太后早从案上拿起一卷早就准备好的书卷,悠悠道:“这里面,列举了皇上失德的罪状,御史们会择日上奏的,依皇上的那个脾气,一定会治他们的罪,甚至要砍他们的头,到时候朝中一乱,你听哀家的指示,到时候便可起兵。”
“可儿臣手中,并无兵将。”
太后似乎早有预料,“这个无妨,邵国公手里掌控着几万兵将,一切听哀家安排。”
她的唇角轻轻勾起,眼中波光流转,凝于沈颐的面庞,
沈颐何尝不知这笑中蕴藏着什么,南安郡主邵世芳的父亲邵国公要帮自己,一定还有些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让南安郡主如愿以偿成为齐王妃,等到自己登基的之后,顺理成章成为手掌凤印,一统六宫的皇后,否则,谁会平白无故的帮自己呢。
沈颐笑了笑,在心里。
他装作不经心,对着太后一拱手,“请母后赐列举了皇兄罪状的书卷一观。”
太后将书卷递给在一边垂首站立的宫女,再从宫女手里传到台下的太监手里,最后才恭敬无比的递交到沈颐的手里。
沈颐打开,大致从头到尾看了扫视了一遍,道:“这上面虽然列举了皇兄失德之举有整整十条,但依儿臣看,都是一些细微的小事,尚未酿成大错,儿臣若是以这种理由贸然起兵的话,恐怕难逃窃国之罪,难以让百姓臣服,更难逃史官悠悠之口啊。”
太监忍不住道:“齐王殿下,老奴有句话想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齐王殿下一定知道,历史也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到时候只要那龙椅上坐的人是殿下,那百姓说什么,根本就不重要。要是殿下治理的好啊,那些个百姓早就忘了您当初是怎么得到的天下,还会直呼殿下明君啊。”
他攥着那书卷,指腹轻轻摩挲着,太监说的话他一句也没往心里去,而是在心里嘀咕,太后为何还不提那黄河毁堤之事,这件事若是能推到皇上的头上,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母后,儿臣知道您完全是为了陈国着想,才会想废掉皇兄,但是皇兄现在毕竟没有太大的过错,况且他又是您一手抚养长大的,儿臣以为,母后可不必着急,当务之急是黄河毁堤的修复,流离失所的百姓安置,母后还是且将此事放一放,莫在一时冲动之下废掉皇兄。”
沈颐在心中道:既然你不提,那只好我先提了。
太后敛下眸中的一片幽光,“哀家还得再想想,再想想。”
殿中有片刻的沉默,太后面无表情,深深地看了沈颐一眼,“你说的不错,当务之急是灾民的安置,哀家刚好要你带着物资赈灾,这种救苦救难的好事,一定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对你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