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于大成按照于明的要求,打算在村里雇人。
不过人家一听是老于家要雇人,却没几个愿意来。
这一来老于家这些年的日子不好过,大家是都知道的,二来老于家欠了很多外债的事,由于前几天闹的,也已经在村里家喻户晓,第三,别看于明这么折腾,把一个鱼塘分成两个,那天来看的人也不少,不过都是看热闹的,干活那帮人也是冲着李四去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都觉得老于家要雇他们干的活太不靠谱。
什么宰鱼,煮鱼汤,一天的工钱就有两百块,这么高的价钱,干这么轻松的活,村里的人又大多务实,根本不相信天下会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于大成在村里走了一圈,也就雇到了三个人。
回来之后,于大成也难免有些丧气,给于明说了情况,之后便又坐在一边抽上了烟。
吧嗒着烟卷,嘀咕着:“现在这人都咋了,给现钱还不愿意来?”
“老爸,别担心,这个村子里顾不到人,咱们就去别的村子里找,咱们这次不但要雇几个短期工,还要雇几个长期的,以后这就是咱们的产业了。”
“啥产业?鱼塘不一直是咱家的产业吗?”
于大成自然不明白于明的话。
于明也耐心的解释道:“没错,鱼塘是咱家的产业,不过只是产业之一,想要挣大钱,这一份产业显然是不够的,而且鱼塘需要的投入大,风险高,而且收回成本的时间也长,所以咱们家需要另一份产业来保本。”
“你是说那个鲤鱼汤?这能行吗?”
见到于大成依然犹豫,于明只好笑了,说道:“老爸,你看这不已经拿到了五万块的订金了吗?”
“可是,你之前还借人家三万啊,要我说,还是养你那个花花锦鲤稳妥点。”
于大成心中的不解于明自然明白,卖锦鲤,一下子就挣到了十万块,而且这中间只不过是牺牲了于家的一头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