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她们再说什么,于明就没心思多听了,三年没回家了,真是恨不得马上就窜到家里的炕头上跟老爸老妈拉拉家常。
于明回来的消息远比于明进村的速度来的更快,几乎就在他进村之后,村里的各家各户便都露出了一个个的脑袋,他们看着于明,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对他们而言这就是大白天见了鬼了一样。
于明的家在村子正当中,说起来他家以前也是个家底殷实的。
于明的爷爷本就是个头脑聪明的人,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加之经营的细致,于家鱼塘里的鱼的肥美是远近闻名,味道一点也不比江里的差。
到了于明老爸这代,更是深得于明爷爷的真传,再加之江水被污染的越发严重,在龙江里已经很难再打到五斤以上的鱼了,所以这一下的于家鱼塘的鱼卖的更火了。
本来有了这两代的积累,于明本可以吃喝不愁了。
可是老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于明是家里的独子,小时候长得白白净净的,一双大眼睛格外的透着灵气,所以深得长辈们喜欢。
就算是十七岁的时候,也依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仗着家里有钱,在村子里更是飞扬跋扈,小孩子们谁要是不顺着他,就会遭到他的打骂。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于明溺水之后,肯来伸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最后于明的父母不得已花了高价,请来县里的人帮忙打捞,不过最后却是人财两空。
本来殷实的家底,在这次之后几乎只剩下空壳。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一年正赶上闹洪水,于明的老爸,本就指着那一塘的鱼再充实一下家底,可是一场洪水过去之后,鱼塘里几千斤的鱼一下子就被冲走了七八成。
为了过活,于明老爸只好再借钱又买了鱼苗,准备重整旗鼓。
可是不成想,电视里突然又说鱼塘里饲养的鱼,吃的饲料里添加剂太多,对人体有害,这一下倒好,两年来,于明老爸的鱼塘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
这不,就在今天,债主还堵在门口呢。
“于老大,这钱可是不能再拖了,你已经拖了大半年了,当初说好的,还不上钱拿你家的鱼塘抵债,你要是今天再不还钱,就把这转让协议签了吧,省得大家以后麻烦。”
于明的老爸名叫于大成,因为家里的鱼塘在村里最大,又是一把养鱼的好手,所以便被人称为于老大。
他听完面前这个瘦的像个猴一样的男人说完,不由得狠劲的嘬了一口旱烟。
面带难色,说道:“李家大侄子,你就在宽限几天吧,现在鱼塘里的鱼不好卖,就算给你,你也卖不上价啊。”
“谁说我要养鱼了,现在养鱼还挣钱吗?于大叔,我看在你和我老爸有交情的份上,再叫您一声大叔,您就别硬撑了,还是把协议签了吧,早死早托生。”
一句话正戳到于大成的痛点,想要发怒,可是眼前这位却又是他惹不起的债主,想了想正要忍下去。
却听见不远处,有个人轻轻的叫了一声:“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