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前事因何事,斯心见道心

沧海月明凤凰矶 宸泽 2892 字 2024-04-21

似乎完全没有时间,去照顾受众的感知能力和状态。又似乎,只是单纯想换个话题,总之,如此玄妙的一番大道清音,竟然这般随意的讲了出来。没有焚香礼拜,更无法坛高座。

白云子这只简单的几句话,重华心头便生出不一样的明彻。似乎久居井底的蛙虫,终于见了青天朗月。

他数年抱志,多日辗转,来之不易的求仙路上,并没有带给他一丝明白。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团团相结的迷惑和挫难。直到此刻,他终于有了口传心授的受业之觉。虽然他都不知道,面前的仙真是有意还是无意,但他知道他很需要。

到这时,重华终于忘乎所有身外前事,心神沉静。悟性寻丝逐缝般的,进入白云子的话语中。

看着重华如此之快的体悟自己的本心,白云子心头一叹。转身,再次坐在榻上,接着讲了下去。

“天地抱元含一,万物得灵自化。大道之行,无形无名。一炁从无中生,三千自有处始。有人者,得天地初性,先天之源。含灵而孕,为万物长,种长生根。自古皇开化,道祖传宗,便得求仙之途。可惜求仙者众,得道者寡。古往今来,几无一人。法门万千,诸教存异求同,却始终未有明途在世。”言及于此,白云子无由一叹,却是悲天悯地的造物之感,非绝世仙真又怎能生出此等情怀。

重华此时已然如同跌入仙境的凡人,于心头看到了一番存于身外的境界。仿佛间,有出尘般的神形。

“可怜世间子,一言求仙,便断了仙途。只知修仙要断却诸般,便在表面繁琐处下尽功夫。哪里知道,这个‘求’字才是大欲。仙道,不能求,只能得。机缘一至,便能得。若要好得,只可好舍。天道有还,舍必有得。当其无心处,是其福至时。”

“道祖言福祸相得,真正点破玄关,可惜又有几人能彻悟呢。仙道,是在无处得有,而不是从有处求无。心境一到,修为自到。绝不是世间求仙之辈的功利者,埋头苦修,执着练气还丹,以诸般有形,炼化无形。这是求仙最大的迷途,入道第一大痴!”说道迷痴处,白云子刻意加重了语气。

重华在音落处,顿生黄钟大吕之感,一言拂去心头密云,再得大清明。真正所谓不见仙真,不知世间有大道玄音。

白云子此时,也已进入了自己的道境,心无一物,口生万法。

“你与我横生诸多渊源,不可谓无机缘。不管从何处而论,我都不忍见你,一入仙途,便失本心。大道本非易得,你更不可轻佻而求!”

“练气是练性,还丹亦还心!你若真能持定初心,便见福祸本源。如若心思易动,真性不明,必然跌落境界。纵然有偷天功法,强行修为,也有那无上心劫业果,在仙途末路等你。痴迷一生,也将惘然而归,还不如求一尘世功名终老而去。何必在世外,作此漫漫挣扎。”说道这里,白云子竟然带一丝师父的口吻,似劝而教,如怒而怜。

非在此境,不明此心。白云子这番点化,真正是振聋发聩的至道。至于效果,那就全看眼前的小子,能得几分了。

“好了,言尽于此。明日事了,我便带你,去找你真正的机缘所在处。你尽早安歇吧。”白云子看了下犹自沉浸心外的重华,说出了这么一句,将对话终结。

突兀的开始,又这般戛然而止的结束,白云子似乎永远在赶着什么。让人无由中,顿生跟不上节奏的感叹。

重华闻言,立刻从妙处脱离了心神。可惜,已经迟了,那绝世仙真,已经翩然推门而出。

白衣无尘,踏云而归,留下倾泻一地的月光。

大道玄妙,却又得来随意,讲来随意。随意的,都不给怔怔而立的重华,一丝回味的时间,更遑论做一番问答了。

月光下,一袭白衣的重华,孤独的在无人处,寂寞的行了一礼。

惊鸿一瞥,那道身影已没天际。皇宫深处,有人皇久候,不见仙真。

也是此时,罗鼎真人恰当的推门而出,款款行至。打破了让夜色,都有些尴尬的寂静。

立在门外,轻轻停下了脚步。他知道,白云子脱身不易,本来今晚应该属于人皇垂问。看看犹自呆立的重华,夜色没有淹没他的眼眸,反而多了与往日不同的神采。他知道,此子,又得了一番机缘。

造化玄玄,总是求之不得,得之不多。

前事因何事,

斯心见道心。

求得一处舍,

有无两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