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女校与庇护所,都在一天天地好转着,各方面也都基本到位,就算她离开几天,应该也不成问题。
“寻真,你去告诉罗妈妈一声,明儿我要回府一趟。”陈滢唤来寻真吩咐道。
寻真正自收拾着笔墨,闻言便应了声是,又笑道:“姑娘这一回去,少不得又要听表姑娘念叨。”
李惜一直很想再来女校,但倪氏却再不曾松过口,想是因了那些传闻之故,而陈滢也不希望家中姐妹受到波及。
她此刻所为,已经足够出格的了,能够远着李惜她们一些,于她们应该也是有好处的。
“若是能分家就好了。”她叹了一声,旋即又苦笑:“就算真分了家,表妹也还是表妹,总是割舍不下的。”
这是永远不可能调和的矛盾,梦想与亲情,这两者孰轻孰重,最后总要分出个高下。
陈滢唯愿这一天迟些到来。
将作业本收拾妥当,陈滢便出了门,沿着两面高墙夹成的小径,来到了幼儿园。
幼儿园的学生只有九个,陈滢过去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念儿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呀呀学语的幼儿,口齿不清、吐字也含糊,念儿歌的劲头倒是足得很,那响亮的童音隔得老远都能听到。
陈滢便弯眸笑了起来。
今日给他们上课的,正是李氏,她在教孩子们从一数到十。
这首儿歌,陈滢幼时也曾念过,如今再闻,心下亦有些怀念。
她悄步行至窗外,往教室看去,却见上课的小朋友们一个个背着小手,坐在特制的小板凳儿上,似模似样地听李氏讲课,有几个年龄实在太小,一面听讲一面还要努力不让自己从板凳上掉下来,小身子摇摇晃晃地,特别有趣。
相较于女校的管理森严,那妇女儿童庇护所却是对外开放的,陈滢倒是撒了不少帖子出去,邀请众贵妇前来参观,并且热诚欢迎她们奉献爱心
只是,那些贵妇贵女们到来之后,却发现那庇护所里除了孤儿病老外,竟还住着好几个“名声败坏”的女子,其中一个甚至还是最低贱的娼(啊)妇,可把她们给吓坏了。
纵使这娼(啊)妇已是鸡皮鹤发、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妪,贵妇们仍旧掩面而逃,回府后更是香汤沐浴数遍,将衣裳都拿出去烧了,方才觉得洗净了从那污浊之地沾染上的肮脏。
从那以后,就连女校也鲜少有人来访,正是门前清净。
陈滢知道,自己很可能是在作死。
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很可能会成为庇护所名声败坏的源头。
可即便如此,她也绝不会把这些女子赶出庇护所。
这一世,她会尽一切可能坚持去做她认为正确的事。
那些从小便被卖入娼寮、一辈子受压榨、受剥削,如今只落得贫病无依的女子,不正是庇护所最该保护的对象吗?
那些被全世界抛弃的人,难道不该有个地方收容她们,予她们最基本的人身保障吗?
陈滢自认没有做错。
只是,纵使无愧于心,她却也不得不考虑到社会的大环境。所谓积毁销骨,她不想让自己的心血白废。
所以,她对女校的管理尤为严格,一应规范条款甚而是苛刻的。
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毕业生源提振庇护所的名誉,至少也要做到两相抵消,让这同一株大树上的两根枝桠平衡地成长,这便是陈滢的最终目的。
总有一天,偏见会消失,那些因生活无着而不得不卖身、且有心做出改变的女子,也会在庇护所掌握了一技之长后,踏上迥异的人生之路。
陈滢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庇护所之事在济南府传得甚广,越传越邪门儿,那些游手好闲之辈听了,自是闻风而动,隔三差五地就要跑来闹事起哄,为女侍卫们提供了大把一展身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