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印章他之前并未细看,如今他才发觉,那火漆之上的纹路非字非花,竟是别出心裁地雕了个乡下老农用的烟杆儿。
太子殿下有点哭笑不得。
难得他的父皇起了顽心,却也有几分孩子气。
将东西交出后,陈滢便也没再耽搁,先行退了出来。
属于她的那部分事物已然完成,她自是没有再留下去的必要。
跨出正气堂的院门时,她忍不住转首回望。
太阳已经升了起来,高大而古老的树木沐浴在烈阳下,落了满地浓荫,幽翠而又静谧,每有风来,那一重碧绿便摇曳起来,如若水波起伏,拢住眼前门楣。玄漆匾额上“正气堂”三个大字,便被这树影掩映着,时而闪过一抹玄光,肃穆之中,又见寂然。
“陈三姑娘留步。”有人在背后唤了一声。
陈滢落在杏树上的视线向下一转,便瞧见了郎廷玉那矮熊一般的身形。
“原来是郎将军,有事么?”她问道,语气很是和善。
郎廷玉的态度倒是很恭谨,躬身道:“我们爷说了,请姑娘略等等,他有要事相询。”
陈滢闻言,一点也没吃惊,只安静地看着他道:“此处不妥,不若改日吧。”
郎廷玉一下子愣住了,旋即便摸了摸后脑勺。
他没想到陈滢居然会如此直接,先拒绝了裴恕之邀,复又提出了新的约见。
如果陈滢是个男子的话,这一切自是不成问题。
“那……依姑娘的意思,要改在什么时候?”好一会儿后,郎廷玉才想起来问。
“就明日吧,午初正。”陈滢答得很快,语气中没有半点局促。
太子殿下驾临,自不可在内宅迎侯,陈滢穿戴完毕后,许老夫人便亲携了她,前往正气堂恭候大驾。
说来可笑,身为国公府的姑娘,陈滢却是头一回踏足正气堂。而环视这满府女眷,除了许老夫人并宗妇许氏之外,怕也只有她一个姑娘家得到了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
立在正气堂的石阶之前,陈滢不着痕迹地环视四周,过眼处,是轩阔高大的门楣、方正古朴的庭院,以及门前一株合抱的老杏树。
据说,这是第一代国公爷当年亲手栽下的。
如今,树仍犹在,葱笼如昔,而生活在这庭院里的人,却早已换了一拨又一拨。也唯有这树,依然春时绿、秋时黄,循岁时节序,自在荣枯,不因人世的变化而改变。
陈滢心中生出莫名的感慨,又看向侧前方的两位祖辈。
国公爷通身皆是意气风发,正抚须而笑,显是极为欢喜,而许老夫人则是一脸从容,立在丈夫身后约半步的位置,视线偶尔扫过国公爷时,便会露出一抹淡笑。
陈滢总觉得,许老夫人看国公爷的眼神,很是慈祥,如同看待晚辈。
这对老夫妻的相处之道,也颇有意趣。
约莫半盏茶之后,太子殿下终是驾临,国公爷与世子爷亲自从正门将他迎了进来。
太子此次可谓是轻车简从,事前也没叫人来丈量地步、勘察国公府各处设施等等,且随行人数也不多,除了十余名随从之外,身旁便只跟着一个裴恕。
一见着裴恕那张肃杀的脸,陈滢心里便咯噔了一下。
裴恕既然在此,便表明元嘉帝对本案的详情应该是尽知了,然则陛下为什么还特意来讨要探案记录?
莫非……是为了那块木雕?
陈滢到底不是问心无愧,一时间脑海中不住思忖,一应见礼、进屋、就座等事,皆随大流而成,时不时便要瞟一眼裴恕,观察他的反应。
“本宫来得突然,怕是惊扰了各位。”入座之后,太子殿下便先行致歉。
这温温朗朗的语声一出,便将正气堂中的端肃,换作了一室春风。
国公爷自然是连说不敢,又说了一通“殿下驾临、实令蓬荜生辉”之类的客气话,太子便即言归正转,说明了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