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章 论功

乘鸾 云芨 2568 字 2024-04-21

人们纷纷议论着这场战争的细节,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那位落魄出京的杨三公子,以这样的姿态回到他们的视野里,堪称脱胎换骨。

相比起一直威名赫赫的宗大将军,一位浪荡贵公子被逐出京城,两年后以战功复起,可有话题度多了。

于是,茶馆酒楼,还没有忘记这段过往的人们,纷纷说起曾经的杨三公子,说他如何荒唐风流,如何胡闹放荡,放逐出京的时候又是如何落魄。

甚至那些曾经与杨三公子有过桃色绯闻的伎人们,都因为客人纷至沓来,身份高涨……

宴席散后,皇帝回到明光殿。

烛台上的蜡烛只点亮几根,宫人就被皇帝挥退。

一个抱着拂尘的内侍匆匆进入大殿,恭敬叩拜:“奴婢刘双喜,见过陛下。”

皇帝坐在龙椅上出着神,听得声音,挪了挪视线,哑着声音问:“怎样?”

刘公公垂着头,回道:“夜蝠没有消息传来。”

安静了一息,皇帝忽然暴怒,抬袖一扫,将御案上的奏章、笔砚全部摔了个干净。

刘公公急忙跪了下去:“奴婢无能,陛下息怒。”

皇帝冷笑起来:“朕的皇城司,居然连这么件任务都完不成,还留着干什么?他们还有脸自称夜蝠?”

刘公公垂首不语。

他知道,这个时候再怎么辩驳,都是无用的。

皇帝更加烦躁。

开疆拓土,本来是一件千秋功业,他留在史书上的名声,必然因为这件事大涨。

偏偏这么开心的事里,夹了件让他恶心的事。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又吐不得,拔不得。

皇帝深吸一口气,问道:“这样的战功,似乎只能封侯了吧?”

宴席上,他就听到那些臣工讨论封号了。

刘公公跪得更低:“奴婢不懂这些。”

“呵,呵呵!”皇帝最后一脚踹在御案上,铁青着脸往后头走。

可他才走了几步,外头又传来万大宝的声音:“陛下,吕相爷求见。”

“紧急战报。”

吕骞听到这四个字,心就是一紧,张口说道:“拿来。”

他是首相,他要看自然先给他。

吕骞飞快地拆开,将整封战报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第一遍是欣喜,这一仗胜了,边境线推至凉川,胡人被赶到草原深处,西北边境至少有二三十年的太平。

这样的功绩,也算对得起太祖皇帝了。

第二遍却是皱眉。战报上简略地写了写如何排兵布阵,却着重描述了杨殊以双连环法秘训精兵,召集铁衣卫与之应和,冲破胡兵左右两翼的过程。并且毫不避讳地表示,这是此阵大胜的关键,当居首功。

到第三遍,吕相爷的心已是直往下沉。

这封战报是宗叙的口吻、郭栩的笔迹。也就是说,他们两人都认同这个结果。

要说那些流言没传到西北去,吕骞绝对不信。

宗叙统兵在外,自是时刻留意京中风向。

而在此之前的战报,提到杨殊都是一句带过,可见他们二人清楚皇帝的忌讳。

他们在既知皇帝不喜,又听说了流言的前提下,还大肆夸耀杨殊的战功,这说明了什么?

他们要保他!

吕骞深吸一口气。

这就是傅今那小子要他等的结果吗?

“老相爷,结果不好吗?”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问。

吕骞抬起头,看到齐刷刷冲自己来的目光,将战报交出去:“你们自己看吧。”

战报是直接送进政事堂的,根本没有做手脚的余地。

换句话说,哪怕皇帝不喜,杨殊的功劳也是铁板钉钉了。

果然,其他人看清战报上的内容,便大肆庆祝起来。

甚至有官员大笑着跳上椅子,手舞足蹈。

这是开国四十八年来,前所未有的功绩啊!

就在一年前,宗叙出兵草原的战报送到政事堂,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安稳了四十八年,许多人对打仗心存畏惧。

北有胡部,南有楚国,当年太祖都没能完成的统一大业,他们如何能完成?

但也有一些人,极力支持出兵。胡部大乱这样的好机会都不去做,统一就真的是一场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