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这是盼着皇上死啊……(二合一)

杂家宗师 胖一点 4869 字 2024-04-21

马晋摇了摇头,老实道:“说实话,我也拿不准父皇的心思,但我觉得,一个百官支持的皇子,对于一位春秋鼎盛的帝皇来说,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事。”

颜易微微颌首,看向其他人:“你们对子升此言怎么看。”

陈明水摸了摸胡须,第一个对马晋表明了支持:“驸马之言周密慎全,老夫听驸马一说,也觉得对群臣举荐之事还得再慎重考虑一番。”

马晋抬头看向了陈明水,老头微笑向他点头致意,马晋心中一动。

这厮好像在拉拢自己………

………

不提陈明水和马晋的小动作,在陈明水之后,其他几人也纷纷发表意见,其中姜一礼和杨晃支持马晋,张平及户部两位侍郎则是不同意马晋的看法,原因很简单。

若是景康帝是真准备让群臣举荐太子人选呢,如此大好机会,肃王党为了一个马晋莫须有的猜测,就眼睁睁的放弃,未免太可惜了,甚至于要是借此被其他对手趁机上位,肃王党就更被动了。

双方人各抒己见,各自争论个不停,吵的颜易直头疼,同时也更犹豫了。

说实在的,颜易脑子里的理智告诉他,马晋说的情况很可能发生,他比马晋更了解景康帝,同样也明白自己这位父皇对皇位的看重,绝不可能让人有所机会染指。

但同时,颜易又舍不得眼前这个群臣举荐的大好机会,万一要是景康帝说到做到,那他不是生生将自己期盼多年的太子之位推给别人,想想都要憋屈的吐血。

………

颜易左思右想,就是拿不定主意,突然看到舅父应国公常嘉一直安坐在座位上,不发一言,不由想听听自己这位粗中有细的舅舅的看法,于是,他开口向常嘉问道。

“舅父,您怎么看。”

和一母同胞的妹妹贤妃不同,常嘉没有半分儒雅气质,虽然长的文文静静,一副儒生贤士模样,但骨子里却是典型的武将性子,粗豪爽快,不拘小节,喜欢用拳头说话。

“咳咳……”

听闻颜易问话,常嘉咳嗽了一声,然后爽快道。

“王爷,你是知道的,我是个粗人,不懂的什么弯弯绕绕,不过方才马小子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对,皇上还在位呢,底下这么多人琢磨下任皇帝的事,你让皇上怎么想。

说的难听些,这不就是盼着皇上死吗,反正别人我不知道,要是我儿子天天惦记着我死之后谁接我的爵位,我知道一个收拾一个,撵出家去都不带心疼这钟不孝逆子的………”

……

呃,虽然常嘉的话直白了些,甚至还有点拐弯抹角骂颜易的意思,但却是让颜易豁然开朗。

是了,他自己也是两个儿子的父亲,若是自己这俩儿子每天什么也不想,就是盼着自己死后接自己的位置,那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看这俩儿子又是什么心情。

常嘉的一席话,不但惊醒了颜易,也让房中正在争论的两拨人安静下来,脸上阴晴不定的暗自考虑着是非得失。

“本王决定了。”

颜易的声音让房间所有的人把目光投到他身上。

“举荐之事,咱们只用明面上的人,没有暴露的官员不得举荐本王,要不弃权,要不就给庆王那边尽尽力。”

颜易最后的这个冷笑话,没有逗笑任何人。不过对于颜易的决定,众人对视一眼,没有人出言反对,这事算是定下来了。

不冒头,不拔尖,先让其实皇子顶上去,肃王党看看风头再说。

此事定下,马晋摸了摸短须,突然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

“殿下,趁着耍几个王爷正忙着拉拢串联,您不如去关心一下皇上的身体,听说前几日皇上病了一阵,也不知好利索了吗………”

听了马晋的话,颜易眼睛一亮。

是啊,趁这个功夫,自己可以去抱大腿啊,只要把父皇哄高兴了,甭管这其中有什么幺蛾子,自己也是立于不败之地………

………

ps:祝大家中秋快乐

七月二十日

刚刚下朝的颜易立刻召集了在京所有肃王党心腹,前来王府议事。

当然,为了不暴露肃王党的全部实力,一些身份敏感和隐藏不为人知的官员,自有秘密通道进入王府。

肃王府,正院

此时已经被上百个衣着劲装,神情警惕的王府护卫团团围住,同时,正院三百步之内严禁任何人靠近。

肃王府护卫统领铁赤亲自带人把守要处,以防有人潜入。

………

正院书房

马晋站起身子往窗外瞄了一眼,看着肃王府这院里院外,守备森严的架势,嘴角不由一抽,看向颜易道。

“殿下,王府这般大动干戈,要是传到宫里让皇上知道不太好吧。”

不等颜易回话,一旁的张平闻言先说道:“驸马多虑了,皇上今日在朝中提及立储,对王爷和其他几个皇子来说,是天大的事,别的王府的动静恐怕不比我们小,大家俱是如此,皇上那也不会另眼相看。”

马晋听了之后,恍然的点了点头,毕竟立储之事非比寻常,没看到刚才朝上那群成了精的老狐狸,都险些没绷住。

肃王府动静大些才是正常现象,自己有些太过敏感了。

转过身来,马晋又扫了一眼面前的几个人,绕是他刚才已经有过一次惊鄂,现在再看仍是震惊于颜易势力之大和其隐藏之深。

户部左侍郎燕红川,户部右侍郎右侍郎陈川,应国公羽林卫副统领常嘉。

这三位是颜易的人马晋心里早就知道,其中户部两侍郎是颜易亲自和他讲过,而应国公是颜易亲娘舅自更不必多说。

但另外几人的露面,着实让马晋意想不到。

………

头一位,大理寺左少卿姜一礼!

作为五寺之首,和都察院、刑部并称三法司的大理寺,地位之尊崇,自不必多说。

左少卿在大理寺是二把手,官职正三品,虽然官职可能比其他人略低些,但其能与颜易的帮助绝不比其他人少。

大理寺掌狱案审理,相当于后世最高法院,左少卿作为其司二把手,不但掌驳正狱案及重囚复讯工作,还分掌浙、闵、鲁、粤、黔、川等十几省的刑狱之事,权力极大。

具体解释太过敏感,就这么说吧,如果你犯了事,案宗递交到大理寺,刑罚是死刑还是关上几个月甚至是无罪,姜一礼都可以轻松定下。

当然,姜一礼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如此明目张胆,毕竟大理寺其他官员,和监察狱讼的都察院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死刑变无罪不行,改为轻一点的发配或者收押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或者直接将案子驳回待决。

毕竟大乾律有规定,如果大理寺对案子有异议,死顶着不判,其他部门也没什么办法,除非皇帝出马。

这位姜少卿在朝中一向低调,马晋没想到能颜易能将其卿收入麾下,还晋为心腹。

不过也可以理解,姜一礼位置紧要,颜易能够用的着其的地方很多,甚至某种意义来讲,姜一礼这个大理寺左寺卿比一个六部侍郎的作用还大。

………

相比于只是熟脸点头之交的姜一礼,这第二位马晋就熟悉很多了,礼部右侍郎杨晃,就是当初当街斗殴的杨侍郎。

别看这位杨大人性格很是“不羁”,但其能当上礼部侍郎之位,自然不容小觑。

礼部在后世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一群文人聚集地,管些礼乐祭祀之类的清贵活计,没什么重要的。

可大家都忽略了礼部还掌科举考试和藩属之来往,这两样一个教育,一个外交,对于一个朝廷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吧。

笼统来讲,礼部有点像替朝廷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凡是沾着一个“礼”字的,礼部都能掺和一脚,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外交部、宣传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结合体。

甚至于马晋当初发行《杂志》时,还专门给礼部打了个招呼。

不要以为礼部都是文人好欺负,杀人莫过诛心,这帮读书人一个个下手毒着呢,要是招惹到了他们,抓到你一点纰漏,立刻大做文章。

什么不忠不孝、藐视朝廷、不尊师长、无视伦常,无数顶大帽子往你头上扣,你百口莫辩,死都得遭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