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为什么这么说。”马姐夫脸上挂上了慈父般的微笑。
“我不顾朝廷大局,非要去边疆杀蒙古鞑子,惹得父皇生气,四哥五姐懊恼,这不是任性是什么。”颜元神情恹恹。
“此言差矣。”
马晋站起身来,一脸慷慨激扬。
少年老成是好的,但也不能没有朝气,马晋得激励一下自己这个小舅子,不能让他从此灰心啊。
“殿下此举,在我看来,正恰恰证明了殿下有大乾皇室流传下来的的英武血性。
想当年太祖皇帝,东征西讨,结束宋元诸侯之势,一统天下,立我大乾二百于年基业,其功震寰宇。
还有平宗厚武皇帝,北击蒙古,南平五蛮,使周边邦国臣服我大乾威势之下,上百年不敢有丝毫不敬。
先皇奉文皇帝,英厉果敢,将胆敢犯我疆土的倭寇蛮夷诛杀殆尽,还要出海东伐,直袭敌巢,使那弹丸小国,君臣上下魂飞魄散,连忙供表称臣。
还有你父皇,圣上登基初年,蒙古来犯,也是皇上力排众议,派兵迎敌,一战功成,将来犯之敌近乎全歼,至今蒙古人还没有恢复元气。
我大乾如今有这康泰盛世,国富民强,正是因为这代代明君之血性悍勇,寸土不让,永不低头,痛击侵犯之来敌,使其不敢窥我疆土。
正所谓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殿下你今日此举,无愧于大乾先祖留给你的赫赫荣耀。”
马晋一番话下来,别说把颜元说的神情激动,面色胀红,就是马晋自己也有些热血沸腾。
彭
颜元一拍桌子,紧咬牙关,对着马晋大声道。
“姐夫说的对,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区区困难就把我吓倒,以后颜元何以敢言为太祖子孙。
我这就去御书房外跪着,向父皇请命去边疆杀敌,父皇一日不答应,我就一日不起来。”
说完,也不等马晋反应,转身就出了门,看样子是去御书房了。
马晋:“………”
自己只是怕颜元灰心,想激励激励这孩子,怎么看现在这样,好像劲使大了…………
马府
马晋一边虽然出声安慰着愤愤不平的颜元,心里却对颜元的想法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诚然,颜元的出发点是好的,少年热血,欲投身疆场,杀敌报国,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不考虑其他,马晋都恨不得为他鼓掌赞誉。
但话又说回来,考虑事情不能太片面,颜元此举虽然是好意,但还是太不成熟。
眼下大乾边疆百姓,虽然也受蒙古游骑侵扰,但有边军的保护下,损失不算很多。
而且双方自十几年前一场大战后,休战议和,开边贸易,边疆稳定,即使偶尔发生小战,也是控制在局部之内,双方轻易不会撕破脸。
………
可颜元前去边疆参军,就为这事增加了不少不可欲估的变数。
旁的不说,颜元乃是大乾堂堂皇子之尊,跑到边疆给蒙古小股骑兵抵命厮杀,赢了不光彩,但要是万一出了事,那大乾的颜面何存。
颜元要是活着回来,哪怕是败了都好办,可若是他战死了。
皇子身死敌手,朝廷能不复仇?
景康帝能忍下丧子之痛,无动于衷?
就算景康帝儿子多,死了一个颜元不心疼,而且朝廷也为了大局考虑,将此事忍下,但别忘了,颜元还有个储位热门的亲哥哥呢。
颜易若是登基,他会不为亲弟复仇?
哪怕颜易为帝后,考虑甚多,贤妃、颜妍这对母女也得撺掇他为儿子(弟弟)报仇雪恨。
颜易为人子,为人兄,能抵挡母亲和妹妹的哀求?
颜元一个不小心,自己挂了没事,但很有可能就此让两国刀兵相见,不死不休,无数百姓卷入其中,边疆生灵涂炭,流离失所。
更别说万一颜元这个皇子被人家给俘虏了,事情得闹的更大,大乾皇室和朝廷的脸都被蒙古人拽到脚底下踩,颜元就是自杀也挽回不了,很大可能连颜易夺储之事都得受牵连。
………
当然,马晋不是咒颜元惨败,被杀、被俘,但谁又能保证才刚满十六的颜元能够不出现意外。
上面马晋假设的这些没出现还好,颜元出去历练一番,回来还得了个英武的美名,可万一出现了一条,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