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是这样,《隋唐》在津门府已经慢慢开始小范围的流传,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席卷天津。
而让云鲍惊喜的是,据他的调查,倒卖《隋唐》利润不低,从京城两钱银子收,到天津散卖,三钱银子起步,最高甚至能卖到五钱,利润非常可观。
云鲍是个有魄力的商人,既然看准了,就果断下手,他选则赌一把,他带着从各个店铺筹集的银两,来到京城,收了几万本《隋唐》,然后回到天津,用在京城学到的发传单的宣传方式,好好造了一回势。
那些银子是云鲍掌管的商铺流水,如果赌输了,那他这次家族争夺战就可以提前退出。
《隋唐》并没有辜负云鲍的期望,不到半个月,几万本《隋唐》销售一空,为云鲍的账目上添了几千两银子,一举反超云肆,将其远远的甩在身后。
云鲍局势一片光明。
……
但让云鲍没有想到的是,云铭能够偏心到这种程度,竟然动用家主的权力,帮云肆弄了几个大单子,二人差距慢慢变小。
时间来到了八月末,云鲍的项目也就比云肆多了一千两银子,距离很小,而且去他得到的消息,云铭又给云肆弄了个单子,只要在重阳节之前完成就可以进账近两千两。
他的局势又危险了……
……
不过云鲍也没有什么办法,隋唐的潜力已经挖完,单靠普通的生意没有任何胜算。
而正当云鲍绝望时,他得知了马晋新书销量火爆的消息。云鲍决定像上次一样,再赌一把。
和上次不一样,上次云鲍买的是盗版,平均一本书二钱银子,但这次新书是独家正版,当然他可以等盗版出来,但那时估计家主之位已经没了。
云鲍咬牙他全部的银子,来到京城,再新华书店找到安逸,提了两万本新书,他要背水一战。
八月三十一日晚
急匆匆带着两万本新书赶回天津的云鲍,看着房外的月亮,心里有些恐慌和期待。
自己这次还能赌对吗……
……
ps:可以领取粉丝称号了,有战力值的还可以领币……
天津,距大乾京城只有二百里,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天津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重要码头。
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后大乾立国,太祖在这里筑城,称为天津,意喻“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后因为天津是京畿门户,也称津门府,属大乾军事漕运重镇。
……
云鲍,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所在的云家,更是津门府有名的大户人家。
当年云家先祖,从一个码头扛货的苦力,一步一步打下了一份基业,后来又经过云家几代人孜孜不倦的经营,现如今云家其家资之丰,可以在天津排进前十。
而今,云家当代家主云铭老迈,欲卸下家主之位,退居养老,所以打算在云家后辈中挑出一个既年青又出色的人才,继承家主之位,带着云家继续走下去。
经过层层考核,到最后只剩下三个人选,都是老家主的孙辈。
云肆,云家二房长子,掌管云家绸缎布匹生意,君家在天津开了几家绸缎铺、成衣铺,和染房布坊,都归他打理。
云墨,云家偏支,在天津守军中任一营统领,掌五千兵马,官职正五品骁骑将军,云墨虽然也是家主人选,但只是凑数的,毕竟云家是商户人家,不能让一个将军掌舵,且云墨还不是嫡支。
只不过云墨到底是正儿八经的正五品武将,是云家官面上的人,云家上下都得给他一点面子,所以家主人选也有云墨。
但云墨这个人选只是个形式,云墨自己也知道,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
……
还有最后一个人选,就是云鲍,云鲍是云家三房的人,老家主云铭是他亲爷爷,他父亲和云肆的父亲是亲兄弟,只不过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子。
自古嫡庶有别,所以虽然同样是家主之子,但两房受到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大伯二伯每天不问家里生意,整日花天酒地,花的银子如流水一般,十足的败家子,爷爷却对二人关爱有加,从不舍得打骂。
而自己父亲每日勤勤恳恳,打理家里事物,从来不敢怠慢,但却因为一些小错就遭到责骂,甚至动用家法。
大房、二房的风光,对比于自家三房的窘迫,飞扬轻挑的大伯二伯和勤勉懦弱的父亲,这让幼年时的云鲍受了很大的影响,他立誓要出人头地,为三房和父亲出口气。
……
云鲍从年少时就展露出做生意的天赋,十六岁就随云家商船南下做生意,十八岁成为商船领队,二十岁独自掌管一家商铺,三年的时间,将商铺利润翻了近一倍,在天津商界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