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干戈未肯休,黄袍加体始无忧。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万姓愁。
且说那残唐五代之时,朝梁暮晋,黎庶遭殃。
大周有一官员,姓赵名宏殷,官拜司徒之职,夫人杜氏,在夹马营中生下一子,名叫匡胤……”(不敢水啊,不敢水???)
……
和马晋第一本隋唐不同,那本书马晋几乎是根据原著拼凑,演义小说的味道很浓,故事主线不明,有不少漏洞。
而这部《说岳》,前文说过,马晋做了不少删减,把原著精校了一遍,又按照自己的风格做了改变,最后成稿效果很不错。
首先,新书马晋把说岳的节奏控制的很好,既不拖沓也不急躁。
从岳飞出生写起,经历学艺、结义、从军、成名、到最后成为抗金名将,马晋写的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其次,既然主线是写岳飞抗金,那就离不开战争片段,和原著斗完将,然后就是一阵冲杀,打仗就跟闹着玩似的不同。
马晋专门请教了一些战阵老兵,将军阵厮杀写的真实了许多,虽然篇幅不多,到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战争的残酷。
最后,就是马晋最看重的一点,人物塑造,隋唐各种角色虽然性格各异,但不免还是有一些脸谱化的感觉。
而马晋这版《说岳》人物就显得有血有肉了很多,这也是编剧的职业病,对人物性格有些天生的追求。
金兵的残暴,秦桧的奸滑阴狠,赵构的优柔寡断,牛皋的豪爽和粗中有细,还有岳飞的精忠和坚毅等等,千人千面,性格各有不同。
以此种种,马晋不敢说他写的《说岳》是一本经典,但他是用心了,不求流传于世,但求问心无愧。
……
马晋对这本书是怎么想的,王东不知道,他读书不好,要他说一些读后感他也不会说,他只知道晋马先生的新书真好看,比隋唐还好看。
还有就是,岳飞真厉害……
和王东一样感觉的不只他一人,很多书迷都觉得新书《说岳》比隋唐好看的多……
《说岳》即将大爆!
梨花巷
王东虽然使了些小手段,往前排了了一大截,但来买书的人太多,一直到傍晚,王东才拿到崭新的《说岳》。
把一块一两重的银角子交给新华书店的伙计,王东如愿以偿的得到一本新书,美滋滋的带着刘勉离开。
不是王东小气,不给刘勉也买一本,实在是他自己也囊中羞涩,这买书的一两银子,还是他从老爹王勇峰那里骗来的。
相比于书院其他,等着便宜盗版书出来再看的同学来说,王东已经是很大方了。
如果他不是马晋的铁粉,一两银子对于他这个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也算一笔不菲的数目了。
拿到期盼已久的《说岳》,王东心里急着发慌,连家都没回,在街上找了个小馆,拉着刘勉钻了进去,用买书剩下的钱要了两碗面。
王东让刘勉先吃,自己抱着新书看了起来。
……
新书《说岳全传》因为字数的原因,书籍与隋唐相比有些略厚,书皮是淡红色,上面画着图,一名英武威严的大将站在山岩上,山下是滚滚而来的军队,军中还竖着大旗,当中写着一个“岳”字。
大将身后有龙飞凤舞四个大字,隋唐全传,下面还有三个楷书小字——晋马著。
和马晋第一本书《隋唐演义》,随便找个画师画了个秦琼当封面不同。
新书《说岳》的封面,是马晋专门找名家画的,有了图,又找了几个京城有名的能工巧匠刻的底版,再配合他练了好久的字,当即高了几个档次。
……
不光是封面,马晋新书用的纸张也和之前的隋唐不同,采用的青苗纸,纸张既厚且滑,洁白无瑕。
油墨也换了,用的是清烟墨,墨迹漆黑透亮,印在纸上清晰无比,年久不淡,而且没有异味。
材料更加优良,书店印刷工坊师傅们的印刷技术也有提高。
新华书店成为行业龙头,也吸引了不少印刷行业的能人来投,在几个新来的大师傅的教授下,原本工坊的工人技术不断提高。
后来他们又改良了模具,将以往因为模具和工人技术不够,而导致的书籍上经常有杂乱的墨痕这种现象,完全杜绝。
马晋他们相信,新书那柔滑洁白的纸张,明亮清晰的墨字,清爽干净的页面。能让那些天天经历劣质书籍的书迷们,耳目焕然一新,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