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点点头:“娘记得,你前后忙活了一个多月,佟老板还给你二两银子作为报酬,咱娘俩也算过了个好年。”
原来佟万哲当初请人写大唐英烈传的时候,官步也是其中之一。
当初,佟万哲请的一个秀才正好是官步的师兄,秀才知道官步家境困难,就把官步也带了过去,混点酬劳。
官步虽然没有秀才功名,但水平丝毫不差,也有点小名声,佟万哲略做考虑,也就答应下来。
不过官步虽然参与了大唐英烈传的编写但他只是一个小角色,在文华堂只能帮人家修下稿,改改错字,打打下手。
动笔写书可轮不到他。
不过官步在这一个多月可没闲着,因为写大唐英烈传的时候,要借鉴隋唐的人物情节,所以佟万哲买了几套隋唐演义,供作者们参考。
其他人心高气傲,根本看不上这本“粗陋之作”,大体翻了翻就扔到一边,弃之不顾。
而官步,整天改完错字闲的发慌,就在其他人的冷眼下拿起了隋唐演义,细看了一遍,官步觉得这本书写的还不错,就下了功夫研究起来。
后来官步从文华堂回来,想着隋唐演义在京城掀起的热潮,心里就起了自己也写一本小说的心思,要是能赚点钱,自己和母亲的生活也能好过许多。
因为京城隋唐演义最红,官步也准备写关于唐代的小说,蹭蹭隋唐的热度。
自此他平日白天在街上卖字写信,捧着唐朝史书,构思情节,晚上回来就动笔编写。
官步下过功夫研究过隋唐演义,他觉得书里面的人物生动,形象突出,完全可以单个拎出来一个写成小说。
可后来官步觉得这样写不够新颖,而且有拾人牙慧的嫌疑,官步虽然混的一般,但也有自己的傲骨,所以他就打算写隋唐里没出现的人物。
官步仔细查了查唐史,把目光看向了唐初名将薛礼薛仁贵的身上。
官步对薛仁贵还是有所了解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铁勒,攻拔扶余城,降服高句丽,大破突厥,云州大捷,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
而官步最看重的,是薛仁贵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最后因功被封为郡公,位极人臣,他身上的传奇性太浓了,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确定了主角,官步便开始了写作之路,每天勤笔不缀,一个月的功夫,写出了五万字的初稿。
官步本打算是将小说卖给佟万哲的,可现在新华书店出了告示,官步就变了想法,准备前去书店投稿。
他也没妄想直接拿一百两银子,官步想着,只要新华书店觉得他写的不错,付他个十几两稿酬,他和母亲也能过上两个月的富裕日子。
官步将事情一五一十的与董氏说了,董氏脸上也浮现出喜色,连连夸奖儿子能干,至于官步的书稿能不能被新华书店看重,董氏并不担心,她相信她儿子是最棒的。
母子二人心情愉悦的吃了晚餐,然后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官步拿着书稿,赶往新华书店。
梁正他们对新华书店约稿隋唐续作不感兴趣,可其他人就没他们这么淡定了。
消息传出,引起京城文人的轰动,尤其是一些落魄不得志的文人,自认为文笔不错,都动起了小心思。
一千两银子啊,要是被自己得了,那能逛多少次青…呸…能买多少圣贤书啊。
这是奔钱去的,而不缺钱的,看马晋凭借一本小说混的风声水起,名动京城,也有不少人起了好胜的心思。
不就是一本话本小说吗,本大爷随随便便就写几十本。
时无英雄,才使竖子成名,我要是动笔,名动京城就是自己了。
大乾文风昌盛,虽然士林之间不提倡什么写话本小说,但也不鄙夷,和写诗作画一样,都是文人之间小爱好,也不上纲上线。
只要不脑残写些什么反动朝廷的书,谁也懒得管你,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像工部尚书靳凤伦,年青时就是以画春宫闻名的,后来年纪大了,官也越做越高,才收山封笔,至今还有不少他的拥趸,对靳尚书封笔的事情耿耿于怀,惋惜不已。
大环境宽松之下,士林中大多数文人对写小说没什么反感,当然,顽固古板的人例外。
京城什么消息都传的飞快,不到一天的功夫,京城各大书店中隋唐两代的史书售罄。
………
傍晚
西城一处破败小院
官步怀揣一个粗布包裹,脚步匆匆的回到自己家中。
脸上却带着兴奋,来到自家门前,官步也不敲门,直接开口向里边喊了起来。
“娘,我回来了。”
院里响起一声木门打开的声响,然后就是轻巧的脚步声,很快,院门被打开,一个衣着朴素的妇人露出身影。
看见门外的官步,妇人略微有些憔悴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笑意。
“我儿回来了。”
官步点点头,闪身进了家门,然后关切的看向妇人:“娘,你今天身体怎么样了,好没好些。”
妇人把院门关上,听到官步的话,脸上笑笑,温和道:“好多了,方郎中开的药很管用。”
官步仔细看了看妇人的脸色,确实比自己早上出门时好多了,才放下心来,拉着妇人来到正房,把自己随身带着包袱打开,取出一块羊肉来。
“娘,方郎中说了,您这次生病,就是因为平时太累了,身子受不住,我早说不要让您出去干活,您还偷偷瞒着我出去给人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