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颢清雅集(上)

时至八月十三,众人早早来到泽润斋。

“有两个好消息,季珩你们要听哪个?”孟栖桐兴奋道。

阿漓道,“先小后大,循序渐进吧。”总言“祸不单行,好难成双”,消息多为一好一坏,孟栖桐竟一次好事成双,不禁令人好奇。

“既然这样,小的好消息是秦姐姐找到了《梦断牡丹》的初刻板,大的好消息是我师父同意出面主持雅谈会,而且还会在当场揭穿齐子棠之流的不齿行径。”孟栖桐笑道,满脸快夸我的表情。

“这次辛苦你了,多谢”,尔东辰顺势赞许道,“但你刚才说的是齐子棠之流,那就不只是齐子棠一人了……”

“不错,本来以为我得费些口舌才能劝动我师父管如此小事,没想只想了片刻便同意了。我师父近来也觉文坛窃笔之风日盛,实该煞煞抄袭之徒的气焰,而且他也已收集不少证据,必能一扭不正之风。现已派崇麓书院学子以赏文论道为题广发请帖,邀天下文人名士,列席九月初九颢清台的雅谈会。他老人家选在重阳登高之日,想来一定会分外热闹……”孟栖桐露出慧黠一笑,从袖兜拿出两张请帖,继续道,“这是你们的帖子。我们烜文院院长也接到了请帖,竟然决定放假一天,说会带院中学业优异者共去雅谈会,以长见闻……”

“看来此次雅谈会真是网罗天下名士,若在如此大会上失了颜面,怕是齐子棠等人,再难在文坛有立锥之地……”阿漓脑海中不仅浮现人山人海的场景……

“既然敢做出窃笔之举,便早应料到会有被人拆穿之日”,萧昶淡淡说道,“我也有个好消息,《牡丹花尽》的初刻板也已找到,现存于后院仓库内。”

听到萧昶所言,众人面露喜色,阿漓却觉此事太过顺遂,略感不安,问道,“萧先生,为何找到两本书的初刻板便能证明齐子棠窃笔?他可以说是别人伪造诬陷于他。”

“阿漓,你有事所不知。这两本书的书商是一对亲兄弟,他们所开书坊名为‘墨香坊’。我与其兄向展鸿略有交情,但也费了好些功夫才将风莫言的初版得到手,而齐子棠的初版他始终没能给我。没想到秦姑娘竟有如此手段,当真是不一般。至于,为何刻板能成为证据,便要提到墨香坊引以为傲的两项绝技,一是密押,二是夹印。因有此两项技艺,他人绝难盗刻墨香坊之书,如若有仿,很易发现。”萧昶娓娓解释。

“那何为密押和夹印呢?”阿漓继续问道。

孟栖桐抢先为阿漓解释道,“这密押就是在某张刻板某一位置刻上微雕章,多为一篇名著的片段。由于字数多,刻面狭小,雕刻很是精细,需要极高的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出。更妙之处是,墨香坊同一时期所出之书,其雕章内容可拼成一整篇文章,相互佐证。而且墨香坊书籍扉页印制别致,纸质上乘,内藏夹印。平视之时并看不到,竖起来对照阳光,便可看到“墨香印制”的字样。所以,有这两项技艺可谓证据确凿。”

听罢,阿漓不禁惊叹,心想,古人防伪技艺也相当高超,看来齐子棠在劫难逃……

又是一年九月初七,吃过阿兰做得长寿面和红豆薏米甜羹,颜艺准阿漓三天假期,她便女扮男装随尔东辰他们一起前往灵隐山崇麓书院……

走过层层高阶,众人终于登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崇麓书院门前颢清台由汉白玉砌成,四角各立一根祥云柱,颇显庄严素雅,可供数百人集会之用。只见崇麓学子将桌案、蒲团摆在颢清台相应位置,甚是整齐清晰,尽显严谨治学之风。还未踏进书院大门,便见庭院中央的一座七层高塔,大气磅礴突兀而立,碧瓦红墙朱阁丹窗,吊檐斗拱气势飞动,似是刚经过山雨洗涤,愈显仙气□□,俨然似一幅山水泼墨巨画。远望群峰,苍翠重叠,云雾缭绕,祥云掩拥,偶见几只仙鹤飞过,似是世外仙山……

有一学童见孟栖桐,小跑上前,笑道,“凤鸣师兄,你来了?有没有给我们带好玩的?”

“小师弟,这次师兄来的仓促没能带,”孟栖桐愧疚的说道,见小学童一脸失望的样子,转而笑道,“别委屈了,师兄逗你玩儿的。给你们带的风车竹马、纸鸢蜻蜓、陀螺香包,都在后面的车上,一会儿叫其他小师弟一起去拿吧。”小学童听罢,便高兴的叫上学友一同去挑选。

这时一行道士,来至书院门口,递上拜帖在门外等候,甚是恭谨守礼。为首青年姿容俊秀,棱角分明,眼若寒星,眉如剑锋,气质冷傲。一身蓝白道袍一尘不染,头顶乌发整齐束于白玉发冠之中,玉冠两边垂下淡蓝色丝质冠带,发丝冠带随风飘摇。那人背负双剑,身姿挺拔,有些遗世而独立的卓然之感。他身旁还有几位同样装扮的年轻道士,但比起他来都逊色不少。

孟栖桐见到那人,熟稔的上前搭讪,“大师兄,没想到信步一走便碰到你,你说是不是缘分呢?”

那人剑眉微紧,不理孟栖桐,尔东辰见气氛不妙,作揖道,“苍明道长,别来无恙。是也收到请帖,前来参加雅谈会?”

那人微微颔首,回礼道,“多谢尔施主挂怀,本观收到请帖,家师派我与同门前来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