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睁开眼睛,看见自己正守在房门口打盹。既然入不得屋子,她觉得自己应该不是主子,而是婢女。她看了看自己的手,纤细白皙,看来不是粗使丫头了。
“阿福,你以后跟着鹦哥儿,去照顾林姑娘。”一位管事妈妈,过来吩咐她道。
“是。”阿福点头领命,跟着管事妈妈而去。
不久,她就看见了一位六七岁的贵族小姐,容貌脱俗,衣饰华贵而又素雅,只见她身姿袅娜,自有一段风流,大有怯弱之态,正在房中用帕子拭泪。两名大丫鬟正在劝慰她。其中一名丫鬟道:“姑娘快休如此,他这块玉,又不是摔了一次。”
管事妈妈见此,便没出声,带着阿福行了个礼。果然,她们还未出声,就被其中一名大丫鬟摆手制止。
于是,管事妈妈将她放在门口,嘱咐了几句,就离开了。阿福老老实实地站着,守着门。
过了好半晌,屋内的啜泣声才止住。为了转移小姐的注意力,一名大丫鬟指着阿福,笑道:“林姑娘,这小丫头,也是老太太怕姑娘没有能使唤的人,指过来的。姑娘可见见她?”
那林姑娘将哭得通红的眼睛抬起来,看了阿福一眼,声音娇弱地问道:“你叫什么?”
阿福学着刚才管事妈妈的样子又行了一礼,说道:“见过林姑娘,奴婢阿福。”
林姑娘打量了阿福一番,细声细气地言道:“你过来,我看看你。”
阿福走上前去,那林姑娘便拉住她的手,细细地打量一番,说道:“你这手指,如春天的杨柳一般纤细可爱。宋代张孝祥的词中说:‘倩春纤,缕鱠捣香虀,新篘熟。’你就叫,春纤吧!”
“春纤谢过姑娘。”阿福道。在等林姑娘哭泣止住的时候,她接收了一下记忆,原来,林姑娘名叫林芙蓉,丧母后来外祖母家暂居。阿福是官宦代家从小买来的丫头,专门守门通传消息。据说,代家的老太太曾经做过皇帝的乳母,所以代家才有如今的圣恩。
因为林姑娘初来,年纪又小,代母不放心让她独住,将她安置在自己院里。代母还有一位宝贝孙子,名叫代宝宇,也跟着老太太同住。听闻他抓周时,抓到一块宝玉,所以名字里有个玉字。
礼教说:男女七岁不同席。所以,老太太说到了明年开了春,就让林姑娘搬出去。
过了片刻,小姐有些精神不振,打起哈欠来,其中一名大丫鬟摆了摆手,让春纤退下。春纤依命悄声退去。
晚上,就在春纤入睡前,那名大丫鬟找了过来。她对春纤笑道:“你这可是好运气,得了姑娘看重,还给你改了名。其他几个小丫头,可没有你这份眼缘。”
“姐姐说的是。”阿福和气地笑道。
“林姑娘也给我改了名,以后我不叫鹦儿哥了,叫魏紫,你叫我姐姐就好。你既年纪小,又得了姑娘另眼相看,就升为二等丫鬟,专门给姑娘解闷,陪姑娘玩儿。”魏紫说道。
“是,我听姐姐的。”阿福笑道。她以前就是一个专门候在门口通报,外加打帘子的丫头。现在被老太太给了小姐,升为了二等丫鬟,还被允了能陪小姐玩耍,这是升职。她现在成为了能进屋伺候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