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把普通动力装甲比作拉栓式步枪,战术机甲比作重机枪的话,那么er系列的装甲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冲锋枪。
除了东瀛之外,其他国家在战术机甲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身高在五米以上的高大机甲很容易成为醒目的打击目标,而机甲想要在装甲厚度和机动性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又是一个极难权衡的问题。
直到三战结束,机甲最大的应用市场还是在民间,用来做诸如搬运装卸货物、建筑施工、矿石开采之类的工作。
而战术机甲之中有名的也就那么几款,其中产量最大的,便是大和重工的“鬼王机甲”了。
华夏本身并没有发展战术机甲的想法,军方的那些大佬一致认为,在各种科幻作品里大放异彩的人形战术机甲,在现实之中,压根就没有坦克和自行火炮好用。
除非,人类能获得《gunda》里那些“gn粒子”、“ps装甲”、“太阳炉”之类的黑科技……
否则的话,大力发展人形战术机甲,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这个精力和军费,还不如去研制下一代的新型战舰和远程导弹来得靠谱。
只不过,er系列动力甲的出现,或许是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将机甲小型化,作为单兵精英单位来使用,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战术——
炮兵、空军覆盖性打击,随后坦克、动力装甲混编的装甲部队正面推进,步兵紧跟装甲部队,至于er系列的精英动力甲,则是作为牵制敌军、侧翼袭击、绕后偷袭的机动战术部队使用,在必要的时候,也用来可以执行“斩首战术”!
金色流光如同撕裂空间的迅雷一般,一瞬间便抵达了那几头被速射磁轨炮锁定的铁塔级寄生者面前,随后,裹挟着巨大的动能的速射型炮弹便将一切接触到的东西都撕成了碎末。
为了增加速射型炮弹的杀伤力和对于装甲的破坏能力,在弹头的前端,还额外增添了一层熔点较低的金属药型罩,在弹头高速飞行的过程之中,金属药型罩和空气高速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将其熔化,然后形成一种叫做“金属射流”的东西。
所谓的金属射流,便是高速运动状态下的液态金属流,金属射流的速度非常快,完全可以达到数千米每秒,当这股金属射流一头撞在目标上的时候,可以瞬间造成一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强。
金属射流原本是应用在对于坦克等装甲目标的穿甲炮弹上的技术,只不过由于速射型线圈武器充能时间极短,弹头附带的动能比起单发式线圈武器要弱不少,因此才将这个技术改进之后,用在了速射型电磁弹的上面。
而速射型电磁弹射击时后面拖曳着的金色流光,便是熔化的金属射流在人视网膜之中留下的残影。
一通扫射过后,距离齐麟五百米的范围之内就不再有任何一头完整的铁塔级寄生者了,齐麟这才落到了地面上,抽出了er004试作型动力装甲配备的唯一一把近战武器。
这是一柄长度接近两米的高周波切割刃,当初齐麟和李亚瑟决斗的时候,李亚瑟使用的,正是这种削铁如泥的高科技近战武器,只不过这柄对于人类来说简直可以算是巨剑的高周波切割刃握在er004的手中时,其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柄灵活的短刀罢了。
将高周波切割刃反握在动力甲的右手中,er004试作型在齐麟的控制下蹲了下来,腰背微微弓起,空出来的左手则是撑在了地面上,整个姿势就好像是运动会上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起跑动作一般——
“动力炉出力——百分之八十五!”
伴随着齐麟下达的指令,只听到动力炉之中传来一连串的爆裂轰鸣,八个喷射口齐齐向后喷射出长达数米的青色火焰,整台动力甲宛若一道撕裂荒野的利剑般,一头撞入了黑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