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举(二)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575 字 2个月前

大汉第一次科举的申论,有三大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先列举了从三代到魏晋的人才选拨办法。第二段材料列举了各个时代典型的贵族人才和平民人才以及他们产生的作用。第三段材料则是详细介绍了本次科举的规则。

材料列举完毕后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应考者评价历代人才选拨制度的异同和意义。第二个问题是要求应考者思考如何选拨人才,选拨人才后如何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第三个问题是要应考者回答实行科举后,对人才选拨的意义何在。

三门考试,后两门的考题是关彝圈定范围,前一门则是皇帝自己出题。每门考试时间五个时辰,连考三天。

不过这三门考试的试题这会儿还躺在刘谌的书房内。它们会等到考试的当天,才由诸葛京亲自护送到考场。

“所以,本官想的是,在这三门考试结束后。让考生们不要急着走。待得成绩出来后,前三门考试通过的,再加试一门,体能测试。”

“大司马,你……真的很……”

“哈哈哈,是不是想说本官真的很无耻?你别说,这次这些少年进入考场,逼得本官更改规则,但也提醒了本官。若是一名官员,手无缚鸡之力或者皮薄骨脆的,如何能够有精力应付日常繁杂的工作?嗯,本官决定了,以后科举统统考四门。不惟如此,在职的官员每年也要进行体测。令先(郤正),你们吏部去拿一个细致的方案出来。这在职官员体测,年龄不同,当然要求也不同。但是我们要逐渐的把各种病夫清除出官场。”

“喏,下官知道了。尽快拟定相关细则。”

“那就这样吧,行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大司马刚才新加入的体测项目,下官无异议。只是这样一来,那些年龄过小的考生,注定是无缘考中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少年里,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学渊源的杰出人才。难不成真的要他们磋磨到二十岁以后?”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这样,前三门考试通过而在最后的体测中被刷下来的。可以免试进入龙首原或者五丈原学院就读。毕业之后,五丈原学院当然是进入军队服役。而龙首原学院的,按照以前的规定,不想出仕的随意。想出仕的,有吏部单独组织考试。只要通过,一样授予官职。”

“大司马如此安排也算妥当,下官无异议。”

“善,那便这样吧!诸位,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科举。虽然我等尽力的想要考虑周到一些,但在实际的操作里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有问题不要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总之,科举比起察举、九品中正制而言,对于天下有才华的人来说,更加的公平。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通过自身才华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这才是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