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琐事与旧事

“好日子在后头呢,着什么急”还是苗然先反应过来,指了指满是酒菜的桌面,又指了指窗外的天空,海晏清平,四方欢歌,明年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完圈之后,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就开始蒸蒸日上了。

“是啊,我们都能上大学了,还是北大清大,将来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张长庆接过这话,坐在知青专列车上时,谁能想到今天?

“暑假我想回青山沟看看,你们要回吗?”张清芳也就是话赶话说到那了,过去她都没愁过,现在更不会愁了,就算家里气氛严肃紧张,那也跟她没多大关系,她现在说是住在娘家,其实只是跟父母同住而已,她父母就她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对她和三个孩子都手捧着的,至于张家老爷子跟其他家人因为工作忙,她轻易也见不到人。

“不了,我要回青岛祭拜爷爷奶奶,顺便带两个小的一起。”苗然摇头,顺便去看看青岛的祖宅还有修整回来的余地么,如果没有,干脆推了重建,图纸什么的苗霈都留着呢,也不知道他都藏哪了。

张长庆夫妻倒是点了头,虽然张长庆跟家里人关系逐渐和缓,但他心知肚明,父母也好,弟弟妹妹也罢,都是为他手里的钱财和未来的前途,所以家里人对他越好,他越怀念落魄时对他伸出援手的朋友,包括他的丈人丈母娘一家也是,明知道他的身体状况,还把女儿嫁给他,也没要求多少彩礼,这就是看重了,对此张长庆心里是感激的,得了空自然乐意陪着媳妇儿孩子回去看看。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那边苗家父女闲叙苗家事的时候,这边三师父五师父也在拉着何建国说事儿,他们商量的是关于房子的事儿。

“老旧的墙和房梁都拆下来了,要修补的砖瓦都是从别的地方拆下来的,不过现在还没完全化冻,不好动土,地下管道电线之流的都得慢慢来,怎么也得年底才能完。”何建国找了专门修建古建筑的泥瓦匠,又加了不少自己的人手进去,一方面盯着工程,另一方面也是防着别人乱闯,几个师父多年积攒的老本还在那边的地库存着。

“梅林那边注意点,把东边你大师父练武的地方好好修修,回头就该给俩孩子熬筋骨了,单独留一进院子出来给孩子,将来他们兄弟俩学习还是招待小伙伴的也方便,还有……”五师父一条条的列,何建国一条条的记,其实有些早就说过了,不过师父们难得起这个心思,他也乐意听。

“我看报纸,说六房绝户了,你找找人,把隔壁也买下来,到时候打通了也宽敞,你媳妇儿不是说要弄那个什么室,到时候给她在那边弄个。”三师父说的是他那个房子的隔壁,跟他是一个曾祖,不过在民国时候渐行渐远,没到仇人的地步,也跟陌生人差不多了。

“好,我找人看着呢,要是真买下来,就把中间的夹道拆了,反正往后也用不着那个小门了。”何建国点头应了,他早就盯着呢,当时是想着买下来跟师父们比邻而居,到时候也有个照应,没想到师父们这么好说话,竟然答应了跟他住一块。

三师父那宅子之所以能保留下来,除了前面给公家之外,还有地势之利,它的前后左右都是大宅,本来是一家,都是子孙长成之后,祖上扩建的宅子,为了方便也为了将来分家不麻烦,宅子与宅子之间留有一人来宽的小夹道,除却前面门脸,三师父这套院子正正好好被裹在了中间,这些年的围改加盖,除了一道小门,就没有其他进院子的入口,大家都以为这套院子跟其他两套是一起的,都是公家的,也就没人去捅这个门。

三师父说的六房,本来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带着家产跟一家老小干革命,然后全耗在战场上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挺着老残的身躯活到现在,人没了家,也就没了底气,加上他一直住在疗养院,手下也没留住两个得力的人手,早早的就被剔除在名人名单之外,就连当年红色小将都没想起来这号人物来。

前两天这位去世,报纸登了讣告,三师父看到时还感叹了许久,不过转身就忘了,说到房子便想起来了才说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