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世民嗤笑了一声道:“轻浮孟浪,呵呵,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那你说,这个位置谁合适?”
“这。。。。这么大的事,小臣就不参与意见了吧?从三品。。。这个。。。问我不好吧。”
李世民可不管这套,越是这样举荐起来反而还越无私呢,于是李世民一个劲的追问,仿佛秦浩不说出个人名来就不让他出屋似的。
最后,似乎是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秦浩终于说出来一个他自认为最合适不过的人名道:“要不。。。。应国公?应国公乃开国功臣,论地位倒是够了,论能力的话臣听说他是商人出身,西宁城地处西域商路要道,一应供应给养全靠过往商旅,臣实以为此人乃最合适之人选。”
李世民愣了,满朝文武也愣了,实在是这人的存在感这两年来太低太低了,低到秦浩今天不提他们都想不起来这个人的地步了。
“武士彟?你什么时候跟他有交情了?”
“圣上,您可不能瞎冤枉好人啊,臣这么说可全是一片公心啊,您觉得不好,可以再问问别人么。”
李世民一想也是,武士彟这种昨日黄花,跟秦浩平日里压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估计平日里也就是见面互相点一下头的交情,如此看来他可能还真是一片公心了,莫非这小子转性了?嗯。。。别说,那老东西商人出身,可能还真挺合适的,扔远远的让他自生自灭倒也省的碍眼,正好最近要成立那个唐联储了,省的他和太上皇搅和到一块再起什么波澜。
当然了,秦浩啥时候真的一片公心过,他想调走的可不是武士彟,而是他那徐娘半老的夫人,和他那穿着开裆裤的女儿。
一场文武之争,就这么在秦浩的掺和下鬼使神差的结束了,结束的这么突然,这么让人措手不及。
安西大都护的人选压根没和众人商议,李二自己就决定了,因为这个人选压根就用不着商议:晋王李治。
嗯,此时的李治拉屎还不会擦屁股呢,这职位对他来说很合适,满朝文武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就跟李泰担任扬州大都督一样,唐朝的皇子通常都会兼任一下某个封疆大吏,特殊时期的时候可以随时到岗上任名正言顺的接管地方最高权利,但实际上在这种太平盛世除了个名头之外卵用都没有,要不是秦浩撺掇的扬州大开发需要个挡箭牌,估摸着李泰这辈子都不会知道扬州到底长什么模样。
都护府中,大都护最大,而且算是军事长官,但是很显然,武将集团们并不认为自己赢了,除非晋王殿下可以英明神武到穿着开裆裤上战场的地步。
而都护府之下,设了个经略使,主要负责安抚四周少数民族的工作,很明显,这是个文官,还是需要亲自上任的文官,如果大都护大人没什么指示的话,西宁城中此人最大。
对此,文官们自然是要弹冠相庆了,这次在讨论人选的时候就轻松自在多了,也不知是哪个缺心眼的,居然提了秦浩。
秦浩当时的表情是嗤之以鼻的,自己是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么,都护府经略使,从三品紫袍傍身的帝国大佬,若能立下功绩回来都可以当宰相了,就凭自己的资历这才哪到哪啊。
可结果让秦浩眼珠子都掉出来的是,那房玄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居然同意了,愣是将他放在了备选之一的位置上。
更让秦浩诧异的是,不光房玄龄同意了,依然兼着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居然也同意了,到最后所有的帝国文官大佬居然都特么同意了,唯一一个没同意的居然是魏徵,理由竟然是他得留在京城生孩子。
这特么都哪根哪啊!从三品啊!紫袍!老子今年才十六岁,这不是扯犊子呢么,你们丫的啥时候变得这么大公无私了,都没有什么知己好友门生故吏的要推荐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