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平定扬州(151)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31 字 2024-04-21

一早就有所耳闻,秣陵军的伙食极好,每顿都有肉吃,从辽东专程运来的绵羊肉,徐州丹阳地区的山羊肉,当然还有牛肉、豕肉三大牲畜以及鸡鸭鹅是秣陵军最普遍的食谱,各种素菜以及餐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如此伙食待遇,在任何一处诸侯那里都不可能拥有,而秣陵军却做到了一天三餐,这就是秣陵军的待遇,令人羡慕,但又没人羡慕,因为对他们或者说是大多数的诸侯军队都不会相信秣陵军的伙食会这样好。

你让每日都只是吃些白饭和大饼的诸侯士兵,去想另一支诸侯部队天天山珍海味,说出去别说别人不信,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年月,当兵为了什么,不就是能够解决温饱,还想着发财那是做梦,所以就现在的伙食对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山珍海味他们还真的不去强求,更不会羡慕。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上了战场,因为后勤保障的原因,你就是想吃山珍海味也不可能,一来耗时费力,二来开销太大,三来不方便去做,所以刘澜的部队战时的伙食尤其是作战时都是炒米,这种最初只在辽东军才食用的干粮之所以会受到官兵的喜欢,就在于他方便携带,有一个布口袋就可以,吃的时候打开布囊,抓一把就可以充饥,尤其是骑兵作战时非常的方便,因此炒米成为了战时的主要伙食。

但在结营后,肯定就不会再食用炒米这样临时充饥的干粮了,而会有专门的火头军去做,以前的情况,因为工具的原因,包括刘澜自己也一样,行军期间最好的伙食无疑就是一口青铜鼎煮一只羊腿,里面有些野菜和蕨菜,普通的士兵除了锅盔和米饭之外最多也就能见到点野菜了。

而随着平底锅的出现,炒菜开始冲击炖菜的地位,并大有取代的趋势,所以生活与饮食的结构也开始发生着一定的改变,以往,刘澜对这个时代的第一印象无疑就是面黄肌瘦和脑满肠肥,也就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膳食更合理有荤有素,生活品质高,活个四五十甚至六七十都不在话下,而底层别说蔬菜了最多也就是吃些野菜,至于粮食那真的是看天,所以他们平均寿命不过三十,面黄肌瘦身高显有能够超过一米六者,这不就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而刘澜在改变最少他在做出自己的努力,希望百姓的日子可以过得更好一些,但是不管他多努力,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就好像战争开启,平时士兵们的伙食质量肯定会下降到最低点。

刘澜也想改变,但现在却什么都做不到,如果这个时候能有罐头等食品,可能战时的伙食也能够有所改观,但现在只能靠炒米来支撑,不管刘澜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将肉类风干,比如最为著名的风干牛肉,就是不错的军粮。

当然在军粮上面,还可以集思广益,刘澜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想出更好的办法来,首先肯定是要比炒米以及牛肉干方便携带,其次是要比炒米、牛肉干营养丰富,最后则是要比炒米和牛肉干保质的时间更久。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想要满足这其中一点都难,同时满足其中三点那就太难了,如果有着后世的工艺,刘澜连想都不想就会选择压缩饼干以及军用的罐头,可在这个年代这些根本就不可能产出。

虽然刘澜一只在努力,甚至已经提出了罐头的念头,比如一些质量不好的水果甚至是一些肉食品可以生产成罐头销售,但提出来归提出来,要生产却有太多技术要突破,现在想这些真的是太不实际了,有制作成罐头的成本与代价,还不如直接制作成蜜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