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平定扬州(138)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01 字 2024-04-21

如果刘澜将孙邵称之为循吏,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清流不用想必然就是张昭了,文化修养高,为人正直勇敢,为世人所钦佩,而其更是甘于直谏为世人所标榜,刘澜身边第一清官好官,而他越是为自己攒名声积清誉,那名将对他刘澜的评价就不会太高,这种事情只要他是真的为了自己好,刘澜可以不计较,可问题是在他眼里的张昭,最少有四成是在博取直名。

如果用鹰派和鸽派来形容,张昭就是鸽派,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也没有兵出四方的勇气,做事只知道妥协,美其名曰为了百姓,但又做出了一些什么实质的内容去改善百姓的生活,可能连孙邵十分之一都不如。

相反再看孙邵,话不多,但都是在脚踏实地的干着自己的事情,在改变百姓的生活,所以张昭在他眼中就是那种口号喊得响,却什么事情都不干,嘴巴好话说一堆,把他形容成穷兵黩武不顾天下的恶人,可他自己却有拿不出什么切实有效的办法去改变现状。

再看孙邵,话很少,因为他们这些循吏做事情从来不会在口头上去喊口号,口头上去行动,而是真正的去做事,有些时候或许他们的手段会有些偏激,被人恶语相向甚至咒骂,但是为达目的他们从来不会去在意外界的眼光,也许当时会有人不理解,但之后却会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单子春如此,孙邵也如此,传统的儒学是真的已经很难在适应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已经很难适应刘澜,因为他们的所做的一切,在刘澜眼中无一例外都会变成保守与虚伪,也许他是戴着有色的眼镜,可这种事这类人见得多了,你让他如何改变?

但单子春和孙邵就不一样了,刘澜很多次的与下面的人讲,我看重的不是你道德感化了多少百姓,不是你治下出现了多少的盗匪,不出现盗匪的州郡就是治理的好,出现了盗匪的州郡就是你治理无方,官员的认定不能以治下的犯罪率来评定,更不能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界定。

刘澜很明确的提出了他对官吏的要求,说白了他就是实用主义,他要看到的是一个县有多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谁治理下的百姓衣食无忧,这才是他所看重的,你的能力儒学水平天下闻名,治下百姓天天之乎者也,但吃不饱,那对不起,给老子滚蛋。

反正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吃上蔬菜和肉,平时还能买些蜜饯,那你就一定会被重用,这就是刘澜的态度,哪怕你生性贪财,税收要求一百,你自己贪了一百三,可百姓没有怨声载道还生活无忧,我完全可以不去追究你,可如果你站在道德制高点,但让你税收一百,却只收上来七十,百姓就算不怨声载道,这样的咸鱼,要你何用。

能力与道德,到底哪个重要,让刘澜选肯定是能力重要,让曹操选,也一样,要不然他二人都不可能颁布招贤令,不管你的身份地位,也不管你的道德高低,有能力你就能在秣陵又一席之地,当然如果你又有能力又是一名道德高洁之人,那就最好了,两者兼顾岂不美哉。

可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那刘澜也同样都欢迎,道德高者有其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刘澜给张昭安排的职位,不就非常好的利用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监察这样的官职也是首选,毕竟这些人眼里不揉沙子。

这些古代的士大夫,毫无疑问都是修身养性、性情高洁之人,他们爱惜羽毛比爱惜自己的性命都重要,而这还是党锢之后的现状,如果没有发生党锢,这类人只能更多,而他们这类人,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实干方面差那么一些。

不过郑学弟子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这也是刘澜治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郑学生,他们的品性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能力同样也不可多得,但真正能够达到单子春者,还是太少,就更不要说孙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