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他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会觉得刘澜很看重孙策,更不确定他为什么会认为孙策一定会投降刘澜,当时他对于孙策以及州牧直接的私怨有一些了解,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可当他离开之际,州牧却让主簿给他递了一个锦囊,让他回家仔细考虑为什么非要致孙策于死地,又为什么会担忧孙策投降刘澜。
回到家中,他打开了锦囊,帛纸之上只写了四个字,借刀杀人,这四个字让他完全领悟不到州牧的意图,这与州牧非要杀孙策还有怕孙策投降刘澜之间有着什么关联,看不懂也想不到,盯着帛布想了整整一夜,直到四更十分,眼皮打架实在是睁不开眼睛之后,他这才草草趴在书房矮几之上假寐。
那想到这一闭眼,脑子翁的一声响,福至心灵,双目骤然睁开,瞌睡也没有了,人也精神了,比洗凉水澡都管用,因为在他即将进入梦想似睡非睡之际,脑子里突然之间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立刻就让他解开了州牧到底是在跟自己打什么谜。
刘澜,借刀杀人四字全部都是围绕着刘澜而不是孙策,结果他这一晚上都在围绕着孙策去想借刀杀人,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不管他如何去想,都想不到借刀杀人与州牧的提醒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可就在迷迷糊糊睡着的一刻,他猛然想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件事和一个人,那就是他光想了孙策,却没有去想刘澜,而就在这时他惊醒了过来,因为他终于想到州牧在给自己的暗示到底是什么了。
州牧害怕的是什么?与孙家的仇怨,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州牧要斩草除根很好理解,只要孙策不似,那他就必须要担心某一时某一刻孙策会上门报仇,所以他被排到了荆南,之前他一直以为这才是主公真正在意的,可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猛然发现,原来主公真正担心的并非他能不能除掉孙策,而是不管能不能除掉孙策,都不能让孙策投降刘澜,这才是关键,而州牧帛纸上所书的借刀杀人便是州牧心中所担心和害怕发生的事情。
而主公所说的借刀杀人,十有八九要表达的意思是怕孙策在走投无路之时投降刘澜,借刘澜之手攻打荆州,毕竟孙策现在没有这个实力,可如果他借助刘澜之手,就一定有这个能力,哪怕刘澜现在不会动荆州,可日后呢,如同他动了这个念头,那孙策就一定是他的开路先锋。
想到这里的一刻,文聘已经留下了冷汗,虽然不确定是谁提醒的刘表,但是此人眼光之毒却让他感到有些头皮发麻,还好他所效力的乃是荆州,所以更多则是庆幸,要不然遇到这样的对手,真的会非常头疼,他甚至都在替刘澜感到不幸,因为他的心思早就被看穿,关键州牧还对此深信不疑。
这可就有意思了,虽然现在两家联盟甚至日后还会联手,但主公却始终都对刘澜不放心,一直在防备着他,而这些如果不是今日机缘巧合,他根本就不会知晓,当然日后他们会不会与刘澜撕破脸,他不好妄下评论,但如果会翻脸的话,多半就是因为孙策,因为这会是一个极好的噱头,刘澜替帐下大将报杀父之仇出兵荆州,还有什么比这个噱头更能够得到多数人认可的?
大汉朝总归还是以孝治天下,幼童启蒙之后所学的第一步经书便乃孝经,当官也是选举孝廉,为父报仇替母杀人,在这个时代是能够得到多数人同情并会进行帮助甚至是资助以及藏匿的,正是因为这些,所以刘表才会担忧,毕竟他并不会担忧孙策能掀起什么浪花来,可如果他背后有刘澜支持的话,就算他们最终能击退刘澜的部队,那也一定会伤筋动骨,为了确保万一也为了以防万一,孙策必须死,就算死不了也绝对不能让他在兵败之后投靠刘澜,这是刘表的底线,也是他派文聘到荆南唯一的目标,除此之外他根本就不会担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