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提心吊胆的纪灵,晚宴的三人却笑逐颜开,交谈的非常融洽,看来三人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所有人都相信接下来将会变得非常简单。
消息传回来的一瞬间,正心中郁闷的纪灵算是笑逐颜开了,袁术派袁涣来,说白了他其实也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派其他人来,难免会有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哪一方来要么是重罪要么就是无罪,但袁涣不一样,他是袁家远亲,没有掺合什么派系争斗,能够秉持公正,只有他才能把真相调查清楚,还原真相。
当然袁氏子弟袁术是非常重视的,对于他们是无比信任,如果这件事不是牵扯到纪灵和刘勋,他还真不会考虑这么多。
其实袁涣在寿春,名声不显,没什么要职,他到来的时候,纪灵的很多将领甚至都不知道袁涣是谁,还道是有是从袁氏家族里的族兄弟,但纪灵对他却太清楚不过了,他在主公帐下,属于谋主,出谋划策的“参军”,只不过没有挂参军一职罢了。
所以纪灵这样的大将对他不陌生,但下面的将校却是头一次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毕竟是幕僚,这个位子不起眼,但绝对有份量,如果再加上陈郡袁氏的身份,那地位在寿春绝对谁都不敢轻视。
就算是郭嘉在许都,那般地位尊崇,可能也无法与袁涣相比,几乎可以于扬弘和阎象相等同。
袁涣身份与地位在寿春不一般,不然他也没这个胆子就带几百人就敢到庐江来,不说张颌这样的徐州军就在寿春,光纪灵手里可就有上万人,可他就这样来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里面寿春兵力不足占了很大的原因,但如果真的是来送死,那也轮不到袁涣,或许是他当真有世人所没有的大勇气,要么就是他笃定自己不会反,甚至是袁术相信自己不会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他以这样的姿态前来庐江,并不是来问罪,而是来稳住他们,毕竟袁耀就在庐江。
这些可能里,他倾向于最后一种答案,毕竟袁涣不过就是一介幕僚,没有实权,不管是自己还是刘勋,他都不熟悉,敢几乎是只身前来,稳住他们的可能性最大,至于问罪,别说是刘勋了,就是他,恐怕现在的袁术都不敢轻举妄动。
怪不得今日会谈如此融洽,看来刘勋和袁耀都被人家给骗了过去,可见这人还真的是有能耐,或许他们在给自己脱罪的时候,袁涣心中所想的是另外一番想法,甚至一直在冷眼旁观着他二人的表现,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比现在他的文书已经在回寿春的路上了,把今日的所见所闻与已经的判断全部汇报给了袁术,至于袁术怎么看现在真的不是重要了,但是袁涣却太关键了。
他必须要让他相信自己,但是他也明白,袁涣段时间内可能不会见自己,至于是什么时候,还很难说,可能是明天,也许是袁耀离开之后。
而现在他更愿意相信,袁涣主要的目的是送走袁耀,其次才是自己这件事,只要把这些摸清楚了,那么之后的事情或许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愉快且短暂的第一天过去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袁涣希望袁耀尽快离开,可袁耀坚持等纪灵这件事解决之后再走,袁涣的苦口婆心最后换来了一次不痛快的见面,袁涣毕竟是长辈,虽然他气的差一点就骂出了袁涣你不要蹬鼻子上脸,可最后还是忍住了,两人也就不欢而散。
天下现在几个势力大折的诸侯,几乎都是参加过讨董一役的,对他们纪灵还是多少有些了解,袁氏兄弟二人,因家族优势可以说从讨董时期的一枝独秀一直到有今日的成就,只要不作妖,那就属于正常情况,所以袁绍的发展属于按部就班,每一步落下都非常的踏实,有今日的成就是必然的结果。
反之袁术算是自己一步步走到了今日这般田地,作死,反过来如果他能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那现在的样子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至于曹操,算是奇葩,最初是袁绍的部将,但他能隐忍,抓住了张邈在兖州对袁绍的发难,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诸侯,就这一点就足矣让人佩服,当时不能忘记另一个人,那就是刘澜,他的情况现在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好,但是他这一路发展下来,确实表现出了极其高超的眼界与眼光。
这一点你说是他与生俱来的,他不信,他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步步磨砺出来的能力,这一点和曹操非常想象,你看现在的诸侯,大多都是自讨董时期崛起,并在这之后不断变大变强,有了今天的势力,也就是说他们在不断的成长。
反观另一些诸侯,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变成了他人的垫脚石,所以说现在的诸侯大多都有着超过他人的天赋,不断的成长才让他们有了今天的成就,而这绝对是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结果,不断吞并强敌来壮大自己。
反观袁耀,就缺少了这样的磨砺,不经打击老天真,这话说的就是袁耀,甚至是他的父亲袁术,比起刘澜这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他们父子与之一比,相形见绌。
似曹操和刘澜这都是经历过风雨的诸侯,他们如果遇到什么难关和过不去的坎,是能够挺住的,咬牙坚持下去的人,而袁术甚至是袁绍在这方面就差了太多,以纪灵的眼光来看,未来的天下绝对在这两人之间对决,当然就实力来说,现在袁绍的面是最大的,可是纪灵就是不看好他,不认为他能够击败看似弱小的曹操和刘澜。
连袁绍袁术兄弟尚且如此,袁耀就更没这个能耐了,毕竟人家这都是从讨董时期就开始磨练了近十年的诸侯,袁耀又怎么可能与其相提并论,太嫩了,当然现在比不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比不了,袁耀缺的是经验,所以期待他能有一天力挽狂澜,但前提是他能有成长的时间和环境,这两点只要都能有,那他就一定可以彻底成长,而只有他真正的成熟之后,才能有与刘澜甚至是曹操一战的实力,至于袁术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他现在这个情况,其实也挺无奈的,如果没有袁术,那他也就不会有今日,可袁术发掘了他却因为他的原因没有机会让纪灵大展拳脚,处处受制,每一次作战各种条条框框早已把他束缚死了,又怎么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去指挥一场战斗?对这样的一个情况,连他自己都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生不逢时。
袁耀不能明白此刻纪灵的反应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现在两人的想法早已不同,但是两人对寿春的心却一样,可能他们最后不会落一个好的结局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在眼下如此不利的局面之下,内部一定得团结,如果连他们内部分裂,那寿春也就彻底完了。
其实刘澜的出现,让寿春内部空前团结起来,面对外敌内部的矛盾被成功转移,若是这个时候内部矛盾再次爆发,那内忧外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的事是二人都不想看到的。
没有下酒的菜肴,纪灵端着酒樽将樽内酒水一饮而尽,看得袁耀双眼发直,这要不是知道这就是酒,他真的要怀疑樽内是水了,随后就听他说道:“太子,寿春一旦有人来,就有劳您了。”
“放心,我一定会尽心解释,为你开脱。”
袁耀保证着,但是他这样的回答又根本什么都没有保证,纪灵在心里只是稍微消化了一下他的回答,就已经清楚了他口中的意思。
这样的保证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他其实也并没有对纪灵做出任何承诺,因为他知道,他的生死这个时候他是左右不了的,这番话真正的意思其实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最后如何,谁也不知道,他更不知道,又怎么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