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徐州之战(270)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4266 字 2024-04-21

双方换防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便即完成,接下来则是正常的兵力调度与部署,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至于攻打吕县和刘澜,好像突然之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可这不过只是徐州之战的序幕,或者说是对接下来大战的一次准备。

高览已经迫不及待,或者说是袁绍已经急不可耐,而曹操也同样如此,不然他也不会专程把吕布招来,但是要对付刘澜,肯定不会那么轻松,核验单对手,是曹操之前可能以后都不会遇到的对手,绝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在没有七成五的把握前,是绝不能贸然与刘澜决战的,这是果酒和曹操一致的决定,与其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还不如多谢耐心等待机会能够一击制敌来的好。

和这样的对手,绝不能冒险,确实如此,你轻易的冒险,很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在这样的背景下,冒险是最不可取的。

当年曹操和刘澜有过一同并肩作战的经历,他太清楚刘澜对于战机的把握和发现对手的的弱点并一击致命的可怕,这样的敌人绝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吕布的抵达,则会成为他的一大助力,他从一开始就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觉得这一仗能否击败刘澜的关键就在吕布。

但在抵达了彭城之后,曹操依然没有见他,就这样晾着他,甚至一度让吕布觉得曹洪的抵达是自己会错意了,他为此开始担忧甚至烦躁,可就算不从等候召见变成主动拜见,最后依然吃到的是闭门羹。

吕布有些心急,当然他并不知道的是曹操现在最需要的是耐心,毕竟徐州的局势比较复杂,而他们现在明显与刘澜处于一个对峙的状态,没有胜算怎么敢轻易冒险去进攻呢。

这可不必当年攻打陶谦时期的徐州,那个时候别说是陶谦了,就算是田楷和孔融甚至是刘澜一起,他都不怕,可毕竟那个时候的刘澜羽翼未丰,而现在已经是一方巨擘。上一次因为吕布偷袭而撤退,这一回他可不想最后是兵败而不得不退。

曹操下达了命令,没有他的命令,从今以后只要吕布来拜见,一律不见。

而他则和郭嘉在这一段时间里,需要仔细谋划一下应对之策了,毕竟现在可不必之前,之前着急,那是粮食没有到,而现在粮食既然到手了,那就更有耐心了,甚至曹操都为自己立下了一个期限,半年甚至是一年。

这个时间可以看出曹操是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心里准备的,这话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荒唐,但必须要说的是这就是最现实的一面,毕竟对手不一样。

战争之处,速战速决是首先,也是绝对可行的,但到了现在明显僵持的时候,再想着速战速决那就是冒险,甚至他都觉得徐州之战如果真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结束,那都是幸运的,可能刘澜坚持的时间比他所想的还要久。

当然如果超过一年,那这一仗其实也就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别说他们指出不住,可能就连袁绍都未必还能坚持下去。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又想马儿跑得好,又不想马儿吃草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曹操也不傻,想让他拼命,没有诱惑和利益,想也别想。

但以下邳广陵几郡就想让曹操卖命,这样的利益与诱惑可能还真难让他接受,既然是没有任何承诺的事情那就好商量,袁绍也愿意有一些代价来换,当然作为回报,他可以给予曹操更多的帮扶,比如钱粮,当然这都是袁绍的一些奢望,曹操同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就像他说的那样,都可以商量,最多把彭城再许给他,但是徐州城必须得他得。

为此他甚至暂停了粮草的支援,只要曹操在这件事情商让步,那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样做虽然有些卑鄙,但为了冀州的利益,他不会去在意这些。

现在就等着曹操点头妥协了,虽然看起来徐州城和彭城都是徐州的两大城市,尤其彭城历史悠久,项羽更是在此定都,但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原因,彭城现在是无法与徐州城相提并论的,再加上经过大汉朝四百年的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徐州城的影响力早超越了彭城,战略徐州城,袁绍才能在徐州掌握话语权,以正统自居,不然的话,曹操挟天子,这徐州辛辛苦苦,不一定最后一纸诏书便成了曹操的了。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经过了多番角逐,最终不停的让步,才终于达成了协议,曹操这才退出了徐州城。

这样的妥协,只是人在屋檐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徐州之战这杯羹他想分,那就必须接受,如果不愿意,大可扭头离开,显然美味就在眼前,一些利益得失的计算肯定不只能以一座徐州城来衡量。

更何况,曹操对于袁绍的那点小心思能不知道,打从三十年前他那贪小便宜的性子曹就深有体会,现在眼看着他吃掉徐州城这块肥肉,袁绍要是不想方设法品尝到,那才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呢。

这也就是当年高祖把彭城一份为二,一部分建了徐州城,留下一小部分百姓继续待在彭城,不然的话这一次协商还真未必能这么顺利达成一致,毕竟徐州真正能排的上号的城市除了这俩,还真没有。

没有了徐州城,拿到了彭城,其实就地理位置来说对曹操来说没什么区别,都一样,但袁绍占领可就不同了,战线太长了,从邺城到徐州城下,这就算快马加鞭没个两三月别指望能把消息传来,连消息都这么漫长,这要是输送粮草,那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可最为关键的这送一趟路上可能就消耗十之五六了。

贪吧,现在你贪的越多,到时候吐的也越多,所谓贪多嚼不烂,最后还不是自己作茧自缚,这些年来袁绍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可人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是明知就犯,有的人呢则是本性难移,他也会反思,可是改不掉,还怎么反?

袁绍就是这样,他也想改掉一些坏习惯,可一遇到这类事情,就不由自主,就好像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赞成袁绍占领徐州全境,毕竟意义何在呢?拿下徐州北部三郡,东莞琅琊、东海三郡最为有利,可这些话他听不进去,在他眼中,如果拿不下徐州城,那攻打徐州的意义何在呢?

可袁绍却有自己的盘算,就好像他那句话反问众人的说一样,如果拿不下徐州城,徐州三郡要来何用呢,我们攻打徐州的意义又何在呢?

众人哭笑不得,可解释如果能解释的通,袁绍也就不会说这些话了,这时候不少人都想到了当年董卓内部对袁绍的评价,纨绔子弟何患之有?是啊,他的眼中,徐州的意义可能就是占领徐州城,可攻打徐州的意义又怎么可能是拿下徐州城这么简单,最关键的不就是消灭刘澜这一最大的敌人吗?

但这些话说都了,他有会烦了,不仅不会听,可能还会把人赶出来。当下不少人都在心中摇摇头,大将军犯错,他们补呗,只要事态在可控的范围就行。

沮授和荀湛相视一笑,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只有二人心中清楚,但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像办法弥补吧。

这类情况对二人并不陌生,这里面如果只是袁绍单纯对徐州城的看重,多半肯定有什么是他们二人所不知晓的,往往袁绍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坚持,很多时候是他看到了其中的诱惑,或者说是有人以美好的远景说服了他,让他对拿下徐州城会得到巨大利益深信不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劝说的了他,鞥不可能改变他的主意,可是到底谁有这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