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徐州之战(265)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4334 字 2024-04-21

这样说的话,那么刘澜肯定得接受人家的所有批评,没什么可解释的,而这也能看出,刘澜这一路走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太顺风顺水了,这样的结果,或者说没有挫折的成长,反而可能会让一个人变得盲目和天真。

这一点是刘澜之前的弱项,比起袁绍和曹操,他必须要承认当时自己是想的太简单了,但随着这一次的接连失利,他也在成长。

就像刘澜所说的意义,一味的失利是的不来成功的经验,他只能让一个人无限接近于成功,但成功的滋味是什么,没有尝过葡萄,可能会说他是酸的,而一直以来的成功,也会让人变得盲目自大,甚至可能因为一次失利而一蹶不振,同样是因为没有品尝过失利的压力,从此一蹶不振。

就好像现在,刘澜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好在一切都还在他的可控范围之内,所以压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如果继续这样输下去跑下去,那一切可能都会发生扭转。

但必须要说,刘澜这些年对内部的使用绝对算得上是最为成功的,尤其是内阁的人选,这让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内讧的发生,只是在一些地方上才有出现,这绝对可贵,换做其他诸侯,可能内部早就乱成不像样子了。

刘澜设置的内阁,其实算的是对帐下各方势力的一次整合,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话语权,也让各方势力起到了一种变相平衡,正是在他这样的平衡下,以各方氏族为首的势力相安无事着。

刘澜真害怕,假如这个时候,某些势力发生争斗,那可就彻底的完蛋了,不管激烈与否,都将会极大地削弱他的实力。

而在刘澜和赵云商议着徐州之战时,郭嘉那边已经送走了朱灵。把他送走之后,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将曹公的回函发送到长沙,至于张羡和孙策能对他们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件事他持谨慎态度,但如果能够听从指挥,不管是他把现有的部队一分为二,任由孙策出兵,还是一分为三,只是派遣其中一部部队出发,对他们都是或者说他。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拿下丹阳,那刘澜可就真变成了丧家犬,连后路都被切断了,他还能去哪里?

辽东?郭嘉巴不得他回到辽东呢,这样刘澜将再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试问大汉朝自光武皇帝以来,整个冀州就要徐州援助粮食布帛以及各种物资,就更别说什么辽东呢,他能想得起百姓,也养不起现在这十万大军,到时候只会把他拖垮了,所以这么多的选项里,其实郭嘉最不担心的就是刘澜撤回辽东,那样他就是瓮中之鳖,可能世上再也没有人会再把它当威胁,甚至包括袁绍也一样,而那个时候要对付刘澜就太容易不过了,完全看喜好,只要愿意,袁绍可以在很短的世家内将他击败。

3773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的离开,曹操的议事厅内,又来了一名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于禁,此战因为之前粮草被龙骑军所烧,曹操改任命禁亲负责粮草的看护与运输,这位后世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大将军此时此刻居然成为了粮草官,别看这个职位好像没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最少安排这样一员大将,曹操能落个放心。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于禁的出现,居然是为了粮草而来,之前袁绍提供的粮草以及消耗的差不多了,而第二匹物资袁绍却迟迟没有拨付,这件事让曹操很受伤,袁绍这到底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虽然资助粮草这种事情,换在任何一个时期,不论古今都是奇特的存在,可谁能想袁绍还真答应了,可谁又能知道,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为什么拖延粮食,毕竟粮食要是吃光了,不说他们要被迫撤兵,可能现在占的徐州地盘也得白白便宜了袁绍。

九江之战后很多人都在猜测着孙策的动向,但除了郭嘉,几乎没人能想到孙策居然跑到了长沙躲了起来,他手下上万军队,这支部队在关键时刻绝对会对对他们有至关重要,但是在对于张羡,曹操是有些疑问的,他并不确定他是否真心投诚,这样一来不管张羡和孙策帐下的人马有多少,也几乎和镜花水月没什么区别。

如果曹操下令他们能够听从,那他现在肩上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最少这时候能够在后方对刘澜造成威胁,曹操看着郭嘉说:“你觉得张羡和孙策值得信任吗,尤其是孙策,这不就是墙头草吗,反叛袁术,这样的人是否值得信任?”

郭嘉明白他的担忧,便笑了笑,道:“据卑职所掌握的情况,孙策反出袁术,主要是因为袁术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孙策这才叛出了袁术自立,如果不是刘澜的话,他几乎已经成功,所以这样的人是有野心的,如果曹公愿意的话,就算拉拢不成,也完全可以利用他来对付刘澜。”

“孙策现在身居何职?”

“前年袁术上表,表孙策为怀义校尉。”这样的事情曹操可能不会记得太清楚,但郭嘉是不会忘记的,尤其是对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人,他们的动态郭嘉都记着,这也是为何能够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的关键。

“怀义校尉?不如再封其为丹阳太守如何?”

“主公又在驱虎吞狼?”郭嘉笑了起来,以前第一次徐州之战的时候,就是算计的袁术和刘澜,计划无比完美,但可惜袁术并不给力,最后被击败了,但这一次,虽然曹操说出了想赐予孙策的官职,但并不会对他报多大的希望,而这一官职恰恰对孙策极具吸引力,他计策了舅父吴景之前的官职,但最关键的是,现在丹阳在刘澜的手中,这就等于是给了孙策对丹阳用兵的借口,那么就算曹操无法驱使他,也他也会对丹阳懂些脑筋,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对他们都是一件利好的消息。

对于这件事郭嘉当然赞成:“我看除了丹阳太守,还可以加封讨逆将军。”

曹操默默点了点头,他心里大概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害怕孙策以后尾大难除的事情出现,这显然是多虑的,与对付刘澜比起来,孙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给他封什么职位都无所谓但只要能让他出力,就成。

“依你,对了,刚才突然说到了张羡,望问你一声,你以为派何人前往彭城,去见高览比较合适?”

这个人选很关键,也必须要选择好了,不然的话很可能引起双方更大的误会,而在现有的人员当中,能够与高览坦诚不公,最少能够坐下来谈事情的人选,最好还得从冀州过来的人选中遴选,可仔细瞧瞧,会发现这些人中好像还真没有几个,他自己亲自过去,陷入又不合适,那么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人了:“如果主公信得过卑职,卑职愿意保荐一人前往。”

“何人?”

“朱灵。”

郭嘉在刚才的一瞬间心中出现了一名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他的老朋友朱灵,因为这人曾经在冀州军队为武将,所以与高览这些将领的关系还都不错,或者说都是很好的朋友,只不过朱灵因为自己的原因最后留在了曹操身边,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双方都不会把这些人视作背叛,就算现在,虽然他们与冀州关系有些紧张,但在私交这方面却并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派此人过去,必然能显出他们是带着极大的诚意来的。

最少可以让高览放心,曹操了想,朱灵过去确实非常合适,至于他的忠心更不用说了,能在袁绍声势势力最鼎盛之时来投效他的人,不管是文还是武,都是值得信任,因为这是雪中送炭,而现在来投效他的人,曹操却不会如此看待,甚至还会觉得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锦上添花之辈,他点头答应道:“好,就派他去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