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的学生虽然走了一批,但是仍旧还有低年级的学生在书院里学习,只不过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心里满满的都是羡慕。
会试啊
只是,他们现在只是看到了毕业的学生参加会试,确实忘记了,他们也要面临着乡试。
书院的规定,过不了乡试,连毕业都是问题。
在文学院的书房之中,先生们都坐在书房里,听着玄世璟说长安城之中发生的事。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你是与国子监的官员相互让了一步?”萧瑀说道。
“嗯。”玄世璟点了点头。
高士廉也从明德书院那边过来了,坐在了萧瑀的下首:“他这么做也是正确的,会试之前,不动摇学生的心思,这才是重中之重,而且,现在长安府衙不也还在查这件事的背后推手吗?”
“国子监这么多年,积攒的问题也不少啊。”颜勤礼说道:“官员品行如此,以后还如何能教导学生,为人师表?即便是国子监之中有中正的先生,在官员的影响下,学生极其容易走歪路。”
对于国子监的官员,颜勤礼表现出了相当的不满意。
“不过,诸位先生,学生倒是觉得,像国子监那样,有一两个那样的官员,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玄世璟说道:“今天在此,学生也是想与诸位先生说说此事。”
显然,现在在暗中看着书院的人也有不少,有的看好书院,有的唱衰书院,有的希望书院好,有的希望书院不好。
玄世璟仔细想想,当初自己建造书院的初衷是什么来着?是想让庄子上的孩子有个能读书识字的地方吧?一开始就想着要把书院弄成这个样子吗?后来为什么书院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了呢?
这当中的原因,玄世璟自己知道,但是说不清楚,但是他坚信,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他也没有后悔过,现在书院那边儿不依旧在进行着扩建吗?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地里的庄稼虽然需要照看,但是也就集中在那么几天的时间而已,其余的时间,庄户门还是有功夫到书院周围的工地上去干活的,而且,那边还招收了不少别的地方的人,有的家里并不种地,而是靠着做工来养活一家子,这样的人,最是适合干这样的活儿,因为不用分心地里的庄稼。
虽然庄子上的庄户即便是不种地,在庄子上找活儿干,也能这样养活了一家人,而且还能过的不错,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思想就是如此,不能抛弃了养活他们的土地,所以,地里的庄稼对于他们来说,比干活还要重要。
有的时候,活儿可能没有,但是庄稼地确是一直在那里。
普通百姓过日子求什么,不就是一个安稳吗?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比庄稼地更安稳了,这十几年来,长安周边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家里吃饱喝足,还能让孩子读书学习,这对于百姓来说,就是盛世了。
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多简单?简单的让人心疼。
“现在的书院,还真是树大招风啊。”玄世璟笑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书院继续往前走,对于书院来说,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壮大,这与朝廷不一样。”
“这自然是。”晋阳笑道。
若是在朝中,说树大招风,那一定要懂得低调,懂得进退,但是书院不同,书院越是壮大,对于朝廷来说,那是好事,因为书院对朝廷,对朝政,对当权者,没有丝毫威胁,书院里的人,要么是单纯的学者,要么是单纯的学生,人畜无害,有什么坏处?书院可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威胁朝廷的地方。
所以庄子上的书院发展起来,玄世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要知道,书院的院长,可是皇室中人,是现在的太子,将来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