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不复当年

大唐第一少 UMR 2215 字 2024-04-21

这个殊荣,李二陛下也丝毫不吝啬的给予了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长孙无忌位于第一。

“辅机觉得,如今的太子如何?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太子能否挑得起这大唐江山?”李二陛下直接了当的问道。

德义听到李二陛下说出这话,默默的将宣政殿周围的宫人都遣退到了一边儿去。

丹药的事情经过这几日的查探,德义心中多多少少的也知道了一些苗头和风声,但是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将宣政殿里头还有陛下寝宫之中的这些不干净的宫人全都送走。

在天子身边儿伺候,早就该有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觉悟了,若是不守规矩,被弄死也是活该,现在关于这些人,也就是比下仁慈,没有要了他们的命,只是全都撵出了皇宫罢了。

“太子殿下地居嫡长,仁孝纯深,从小便是在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的教导下成长,熟悉儒学经典,又跟在陛下身边儿这么多年,学着处理国事,从先前的几次代陛下坐朝理政来看,臣觉得,太子殿下作为大唐的储君,无疑是十分优秀的。”长孙无忌说道。

“储君是未来的帝王,虽然只是时间上的早晚,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朕当年情况特殊,不能与现在一概而论。”李二陛下自嘲一笑。

当年的李二陛下虽然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子,但是实际上,自从李二陛下坐上了太子的位子之后,干的都是皇帝该干的事儿。

因为那时候先皇已经不理朝政了,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太子定夺所以严格来说,李二陛下的太子的名头,实实在在的,也只是个名头而已。

“陛下可是对太子有什么不满之处?”长孙无忌尝试着问道。

长孙无忌觉得,陛下不可能好端端的就这么着急莽荒的将自己召进宫,十有八九就是为了丹药的那件事儿,虽然与陛下在一起说话的时候,自己极力阻止陛下说出这件事儿来“难为”自己。

可是现在陛下不说了,看陛下的态度,长孙无忌反而不好受了。

或许现在的李承乾就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坐了二十三年的太子了,一切都按照李二陛下的期望和大臣们的希望的样子,活到现在,在李二陛下眼里,李承乾是继承他的合格的儿子,在朝臣的眼里,李承乾是继承大唐皇帝位子的合格的储君。

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没有人在意过李承乾他内心的波澜。

小小的波澜最后也是会发展成惊天的风暴的。

就比如在这次的事情当中,用长孙无忌的话来形容李承乾,那就是鬼迷心窍了,可是正是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李承乾在这次事情的心态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每个人心里都敬着一个佛,也关着一个魔。

有人能将自己心里的魔关一辈子,这样的人着实不容易,有的人心中敬着佛,若是没有意外,这尊佛他可以一辈子敬重下去,但是人生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或大或小。

说到底,最后结果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看自己心里关着魔的牢笼够不够结实。

“辅机,你就没有什么想要对朕说的吗?”说了这么多,李二陛下终于切入正题。

长孙无忌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站直了身子,拱了拱手:“有些话,臣可以说,有些话,臣觉得,不能说。”

“哦?辅机说出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呢。”李二陛下笑道:“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辅机可不是这么说的。”

“当初的陛下,也不是今日的陛下。臣斗胆。”长孙无忌回应道。

“哈哈哈哈,辅机这话回的妙啊。”李二陛下脸上带着笑意,只是笑着笑着,眼中却是涌现出一股悲伤,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李二陛下站在宣政殿门口,看着前方巍峨的含元殿,肃静的大明宫中,无论是房檐回廊海慧寺亭台楼阁,都极为大气,大气之中也不乏精致,每一处,无不彰显着皇权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