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刘辩,温柔的抚摸几下蔡姐姐的肚子,高兴又愧疚。
传宗接代无论是谁都会万分高兴,而自己的孩子无论男女意义非凡,可在这个动荡时期彻底稳住麾下臣子们的心绪,若是自己出了意外,皇子最好了,公主大不了找个宗室子弟入赘,也算是名正言顺。
愧疚则是因为这第一个孩子应该是与婉儿妹妹共同生下,可惜为了防止婉儿妹妹万一有个三张两短,便送到了长安城,真的是鞭长莫及了。
蔡文姬在皇后唐婉儿前面怀上皇家血脉引起的连锁反应很快出现了,东汉后宫不像西汉那么繁琐分为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等等十四定制,只有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五等。
贵人有四,虽说蔡文姬占据一个四大贵人之一,已经是煊赫至极的册封,但是比起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是差了太多。
刘辩麾下又有世家党与寒门党的明争暗斗,一个皇后的份量相当于占据了三公中的两个紫的耀眼官帽子,甚至比得上三个。
枕边风三字可不是说说而已,大汉皇后历来又占据了极大的民心民意,以黄琬郭图为首的世家党不免萌生了更换皇后的念头。
一来蔡文姬先一步有了皇室血脉名正言顺,二来文坛宗主蔡邕的威望何等的一言既出皇帝都难追,世家出身的蔡文姬又是当世的小蔡先生,于情于理都应当是小蔡先生入主后宫。
蔡邕却出奇的没有表明态度,但以这位文坛宗主的身份地位,不表态就是最大的支持,黄琬郭图等人自有无数文章可做,以至于黄琬郭图等人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接多次在公开场合开诚布公的谈论皇后母仪天下一事,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唐婉儿出身市井,蔡文姬出身书香门第,还是超拔俗流大汉王朝数得上前三的诗书传家世家,父亲蔡邕无需多言那是当世文坛执牛耳者之一。
蔡文姬本身又是大汉八绝之一,身世、样貌、才学、品行样样别说超过唐婉儿了,就是整个天下也找不出媲美蔡文姬的第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