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5 大朝会

三国悍刀行 半山先生 4340 字 2024-04-21

庙堂上出了名只会和稀泥的和事老刘宽,今日之所以破例先后斥责了弟子傅燮两位军国大将军,实在是不愿在这内有黄巾暴乱外有匈奴鲜卑扰边的内忧外患时刻,见到武官党再生事端的四分五裂了。

那些什么宦官士大夫言官党争的再是激烈,顶多是轮换朝廷中枢有限的那十几顶官帽子,顶多是增加几亩良田,动摇不了国祚。

武官党要是真的武官相重了,兵戈四起的产生啸营暴乱,可不就是动摇大汉国祚那么简单了,稍有不慎大汉王朝将会万劫不复,到那时可就愧对先帝的先帝的嘱托了,还有什么脸面下去见高祖爷爷。

四朝遗老刘宽在寄予厚望的小族孙刘晔的搀扶下,来到了两座如山峦耸立的朱雀阙旁边,目光从恼羞成怒的二皇子党,一副正人君子模样的言官党,松了一口气的外戚党,依次划过,最终落在了监视了一辈子的老狐狸袁隗等红紫士大夫脸上。

旁人摸不清他们的底细,自己心里可是门清,这帮子大汉养了数百年的顶尖世家望族,总觉的大汉仰仗着他们提供赋税、输送孝廉茂才、繁荣国计民生才使得大汉长治久安。

确实也是,就拿太子来说,这一段时间以来看似风头无两,接连打了好多胜仗,但如果没有河东卫氏和江夏黄氏提供大量的米粟粮秣,军队都组建不起来更别提打仗了。

不过双方本就是连理枝的关系,大汉王朝为这些世家望族提供土壤,他们负责结出果子,果子落地反过来滋润大汉,因果循环而已。

呵,现在觉的自己养肥了,可以目中无大汉要学大逆不道的王莽了,篡汉自立,确实也养肥了,是时候可以宰了。

四朝遗老刘宽步履维艰一颤一颤的走过了两座朱雀阙,看了一眼东边流檐飞瓦的朱雀阙,又望了一眼西边脊兽飞扬的朱雀阙,对身旁的小族孙刘晔这位名家祭酒许劭口中不逊色郭嘉的佐世之才,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还是西边的顺眼一些。”

虽然老祖宗这句话说的是莫名其妙,但聪颖的刘晔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样是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听说郭嘉最近从长安来到了雒阳,孙儿对这位独占世间八斗风流的俊彦神交已久,过几日便去找他手谈几局。”

老态龙钟的刘宽灰褐色脸皮上这才露出些许的笑意,牵着皇室宗亲刘氏的这个麒麟儿,迈进了这座天下。

————————————

后宫。

拂晓,唐婉儿照例前往宫膳房偷吃桂花糕,但这一次婴儿肥的小脸紧紧绷着,樱桃般红嫩可口的小嘴紧紧抿着,没了往日的欢快。

抿嘴坐在青鸾玉案前,依旧是闷头吃着桂花糕,依旧是摇晃着竹风铃,却没了欢快如漫山遍野向日葵随风摇曳的笑声。

许久后,蓦然抬头,不过抬的过高成了昂头,似是怕什么东西掉下来。

自己摸了摸自己的小揪揪,灿烂笑道:“婉儿,你以后就是大人哦。”

年关一过,便是正月初一,这一日大汉王朝的帝王照例会举行《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的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

大朝会。

周朝时期,天子接见诸侯、百官询问治理国家的良策,是以‘图天下之事’,还会对地方的治理状况进行问责,谓之‘图考绩’。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依照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大秦主水德,便按五行水行配亥月与子月,大朝会定在了十月初一。

汉武帝以后改为正月初一,大朝会时除了‘图天下之事’‘图考绩’,还需要‘上计’上报各个州郡一年的钱帛米粟赋税收入,以及人口增减多少。

大朝会地点位于整个雒阳最磅礴大气的宏伟宫殿德阳殿,足以容纳上万名官吏,雕梁画栋,玉阶金柱。

大殿前矗立着两座巨大的朱雀阙,巍峨如峦,距离雒阳四十三里外的偃师城都能望见,可见德阳殿和朱雀阙的高耸,郁郁与天相连。

皇帝陛下已经连续五六年没有上早朝,更不要说大朝会了,今年许是因为黄巾贼爆发动乱,皇帝陛下破例颁布命令举行大朝会,满朝文武公卿功勋权贵早早的等候在汉白玉铺就的殿前广场上,注视在众多宫殿中独树一帜直冲天际的德阳殿朱雀阙,感慨颇多。

文武百官分为东西两班,不同于山头林立的文官,武官这边通常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前将军盖勋、后将军傅燮、左将军刘宽等实权将领功勋武官依次排列,车骑大将军皇甫规镇国大将军段熲这些军国大将军则是约定俗成的等到所有外戚党武官步入大殿内,这才迈动步伐。

大朝会的钟鼓礼乐还未开始,雒阳王氏王允领衔的二皇子党,明面上不偏不倚实际上暗地里站队二皇子的御史中丞王畅领衔的言官党,司徒袁隗领衔一直保持中立的大部分士大夫党,还有一些小的京官党,乡党,黄门侍郎,林林总总所有党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正在注视着西侧的武官们。

永寿一代功勋最卓绝的武将凉州三明,功勋最高的当属张奂,曾经降服匈奴、乌桓二十万众,屡次击败檀石槐率领的鲜卑大军,现如今执掌西凉二十万铁骑的董卓当年也曾在他的麾下做过司马,单就战功而论已经远胜大将军何进,但架不住大将军何进有扶龙之功妹妹又是皇后,地位只能屈居在大将军之下。

其次出身于将种世家的皇甫规,祖父是度辽将军皇甫棱、父亲是右扶风的郡都尉皇甫旗,出身名门的他自幼熟读兵书,弓马娴熟,屡次击破降服羌人,军功最盛的一次曾经降服羌人十余万众。

最后一位镇国大将军段颎极其骁勇善战,先后与羌人作战一百八十次,最终覆灭了东羌,平定了西羌,实打实没有一点水分的斩首四万多西羌铁骑,不过由于他阿附宦官素来为士大夫所不齿,风评最差。

常言道长兄如父,兄长皇甫节前些年死在了太子手中,脑子里没有文官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皇甫规,二话不说很快接洽了二皇子党党魁王允,怒火中烧的他在王允的劝慰下并没有第一时间发难,而是选择了隐忍不发。

忍到今天忍无可忍的皇甫规彻底爆发了,联合阿附宦官的段颎以及一大批两人的旧部将领堂而皇之的走到了大将军何进身旁,齐头并进。

“势成。”王允双手紧握的玉笏,早已是沁满了汗水,上面用汉隶书写的文字都有些模糊不清了,与叔父御史台党魁王畅对视一眼,眼底皆是抑制不住的喜色:“武官一脉向来是铁板一块,也是只有一个声音的支持太子刘辩。”

“现在武官一脉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征兆,不,已经分崩离析了,失去了这根最大的顶梁柱,那些畏惧大将军权威西凉二十万铁骑并州二十万狼骑认为太子登基已经是板上钉钉大势所趋的世家望族们,估摸着这会应该急头白脸的开始商量准备后路了。”

“不错。”太尉杨赐之子杨彪一直看不惯太子重用寒门庶族,轻视他们这些世家望族,本来摇摆不定的他是不会在公然场合与王允搭话的,不过当车骑大将军皇甫规联袂镇国大将军段颎走到大将军身前的那一刻起,已经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这场国本之争,归根究底还是宦党、外戚两党的争权夺利,或者说是那位看似昏庸的皇帝陛下用宦党牵制势大的外戚。”

“现在铁板一块的武官一脉出现了异样声音,这么一来恩宠无两的宦党便没了利用价值,又因为卖官鬻爵那件事给陛下带来了昏君的名声,接下来估计陛下会把卖官鬻爵的罪名全部转嫁到宦党头上,然后一脚踢开,十常侍好日子终于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