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自编自导自演?

光影风华 笔念苍生 2523 字 2024-04-20

从包里把两个电影剧本抽出来递给老贾,这货接过来之前还专门的用纸巾擦干净手,然后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本子不错,不过我怎么发现你老是喜欢用这些俗套的结尾呢?细节写得这么好,很生活化,偏偏结局就落入俗套了。”看完之后,老贾点根烟说道。

“大哥,我这两个本子都是要推向市场的,你觉得我要是写得云里雾里或者给角色都安排个残酷的结局观众会受得了么?不俗套不行,现在想要好票房,叙事是必须重视的。”周白无辜的说道,就现在国内电影市场,这是必然的选择。

可以说,从国内电影市场大繁荣开始,绝大部分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几乎都是靠着电视剧培养起来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电影上映,他们永远都是期待创作者给他讲个易懂的故事,如果是不侧重叙事的电影,绝大部分观众都会觉得难以适应,对于电影表达的更深更难更加晦涩的东西,那就提不起兴趣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不侧重叙事的导演根本无法在国内电影市场获得成功,可以说这一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就注定会有这样的结果,说到底艺术这种东西本来就有审美层次在,电影市场观众的构成中,有很多观众把电影当做大型电视剧看,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图个乐呵。

说白了百分之九十九入场观看电影的观众,根本不了解所谓的艺术风格、剪切手法,讨论一个电影的好坏,永远是剧情好不好,三观正不正,没人对所谓的深度感兴趣。

这个不是观众的锅,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观众都是如此,只不过欧洲跟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艺术电影的观影习惯培养,这一块市场即便在无数的商业电影面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有艺术院线的原因,人家都发展多少年了,这个真不能比。

“也是,这个《交换人生》的本子,你打算自编自导自演吗?”贾樟柯很敏锐的发现,这两个本子,只有一个适合周白,所以才好奇的问道。

电影市场化是必然的结果,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电影市场也开始受到重视,经济的繁荣必然会带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与香江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发国内电影市场是计划中的事情,这点随着政策的一步步落实,谁都知道这个趋势。

对第六代导演来说,这个结果算得上是苦忧参半,电影市场大了,他们拉投资会容易很多,但同时他们的影响力必然会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而受到冲击,而最要命的是他们必然要接收“招安”。

无论是第五代导演还是第六代导演,他们几乎跟上面的关系都是非常的微妙的,说是“招安”也好说是妥协也罢,仔细的观察每个人的成名之路,基本上都是拍文艺片-拿奖-被禁-解禁这种路子过来的。

以前他们的电影之所以影响力这么大,其中有比较多的原因是电影市场畸形,商业电影实在少得可怜,几乎所有的优秀电影人都是一门心思在搞文艺片,加上屡屡在西方各大电影节拿到好成绩,无论电影是否符合观众审美,每一部都是名声在外。

八九十年代到为什么电影市场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文艺片,一个是娱乐活动的贫乏,另一个是经过特殊年代的洗礼之后,人们对各种文艺作品的喜爱几乎成了一种执念,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就是一个讲究思想深度讲究艺术的年代,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以百花齐放的方式,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从艺术成就上来说,这些优秀电影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最值得称道的一批,只是艺术电影在面对国内观众的时候,曲高和寡是难免的,这些对市场的培养跟开拓确实没有什么可能。

贾章柯其实很疲惫,从1995年拍摄第一个短片开始,他的生活一直保持着同一个节奏,写剧本、看景、找演员、建组、拍摄、参展,几乎每一部电影都要同上面进行博弈,而每一次都让他疲惫不堪,这种日子甚至看不到头。

他也希望自己的电影能上映,只是除了各种审查之外,他还需要对自己的作品做各种阉割,他实在无法做这样的选择,这些年耗下来,对于能否上映他基本上是绝望了。

“这样也好,起码我能拍片,不管能不能在国内上映,起码能拍就算是成功了。”贾章柯酒喝了好几瓶,跟周白聊了很多无关电影的话题之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低垂的眉毛加上苦涩的表情跟语调,有种茫然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