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人等胆子再大,也都上下牙齿打架了。还是阿海与中山押着何常在,走进这间汉白玉石铺砌的地宫石室。许多火把与马灯都进来了,前方越来越亮堂。黑烟仿佛起伏的水面,承载着一艘黑漆漆的木船。
阿海想起白鹿原唐朝小皇子的棺椁,乍看起来不也像一艘木船吗?
他吩咐大家镇定,抢到小木身边,火把照亮那艘“木船”。
慈禧太后的棺材。就像突然冲破狂风巨浪的艨艟,几乎要在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
地砖上有一座汉白玉石台“宝床”,停放一具硕大的棺椁,便是晚清帝国独裁者的梓宫。这座棺材大如一尊小房子,又像带着蚊帐的大架子床,全由价值连城的云南金丝楠木做成,不同于古墓里的朽烂气味,下葬不过二十年,至今散发着木料原始的香气。外棺表面刷了七七四十九道油漆,再用金线描绘四大天王与藏文经咒。
老太监看到棺材,立时泪如雨下,标准的“不见棺材不掉泪”。阿海确信慈禧太后正躺在棺椁之中。地宫内还有石墩台,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宝册。四周堆放不少紫檀木的小柜子,自然装满了陪葬品。军官下令谁都不许动,必须先打开棺椁,让军长查看过才能动手。
不过,棺材盖子与身体之间绝无缝隙,钉子才过了二十年,也没有腐烂的可能,只能用斧头强行劈开。士兵们早已备好了工兵斧,阿海问小木:“你说从哪儿砍?”
小木没有看向棺椁,而是直勾勾地注视棺材正后方,一团黑影正覆盖眼球……
孙殿英召集敢死队。第一批由三名军官带队,各率数名亲信,总共二十余人,皆是亡命之徒。每人都签下生死状,奖赏一百块大洋,若是不幸死了,就抚恤给家属。他也把丑话说在前头,所有官兵一律单衣单裤,进出都要搜身检查,私藏宝物者,杀无赦。孙殿英还给大伙准备了践行酒,仿佛要上刑场的断头酒。
阿海与中山、小木以及何常在,四个人走在队伍最前头。步入幽深的地宫,仿佛从盛夏钻入寒冬,人人都打了冷战。老太监每走几步就要磕个头,后面的士兵免不了要踹他屁股。马灯与火把照亮前方,升起一团黑乎乎的雾气,又像女人的头发丝,从每个人的脚底下慢慢缠绕,顺着小腿肚子爬入身体……
有人吓得绊了一跤,手里的步枪走火,当即打中前头的士兵。灯火乱晃的刹那,有人以为遇到鬼魂,纷纷拉开枪栓射击。阿海与中山急忙拉着小木卧倒,老太监别的本身没有,保命的本领一流,早就趴在墙角下了。这番交火持续好几分钟,不断传来惨叫声,直到阿海大喝一声:“还没到地宫呢!别都自相残杀死光了!”
枪声停息下来,大家小心翼翼地起来,再用火炬马灯一照,地砖上躺了七八具尸体,全是被自己人打死的。这伙人连个墓室门都没摸着,就背着自家兄弟的尸体出来了。孙殿英又抽了军官的耳光,立即填补人马,重新深入墓道。
这一回,大家吸取了教训,就当是一次演习,再没有草木皆兵。阿海告诉士兵们——小木是挖墓的高手,别看他细皮嫩肉的,可是河南洛阳盗墓村的大首领。小木平生翻过的古墓,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不也活得好好的吗?看他手里的洛阳铲,这可是他发明的独门兵刃。只要胆大心细,祖上积阴德,哪怕是盗墓贼,也有活到七老八十善终的呢。何况,咱也不是盗墓,咱是革命。
火把照出了第一道墓室门。门上有精美绝伦的高浮雕,似兽非兽,似佛非佛,完整的汉白玉石板雕刻而成。门上还有石雕的屋檐,乍看以为是木质宫殿,想必出自秦北洋老爹手笔。
老太监何常在照例又是磕头。士兵们一齐用力推门,却是纹丝不动,有人要举起铁铲和锤子,却被阿海阻拦,怕这样的震动会引发某种机关。
“小木,只有你能打开墓室门。”阿海搂着小木的肩膀,将他推到门缝前。
“俺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