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讲的是先汉的大将窦宪燕然勒功的事,上一次已经说到窦将军领车骑将军,北上进攻北匈奴,这北匈奴······”
风卷动这黄沙在戈壁滩上呼啸,一处规模并不算大的绿洲旁边,主簿就席地而坐,侃侃而谈。他的身边已经围着数百名将士,其中有大汉的,甚至还有于玺麾下的北周士卒。
此时的主簿看上去才像是一个读书人,据说他当初入军的时候可是细皮嫩肉的像个娘们,现在早就已经被西北的风沙打磨的看不出来书生意气的样子,要不是这开口闭口之间,古人的故事信手拈来,恐怕谁都不相信这是一个读书人。
当然现在的他看上去也像是一个说书先生。
对于大汉将士们来说,这本来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环节,这故事可不是白白听得,听完之后自校尉以降,各级将领都会主持会议,来讨论讨论从故事之中都学到了什么。而故事的范围也单纯的从古代的名将征战变成了历史典故,将士们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和识字,也是学习历史的经验。
而对于北周士卒们来说,一开始实际上只是看个热闹,不过后来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思想改变。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是何等潇洒的模样!
不管什么时代,英雄都是值得崇拜的,而在这些故事之中一个个登场的历史人物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显然都是守护一方甚至整个王朝和平的英雄,自然也是大家的学习对象。
要是自己这边也能每天有这些故事听、有这些人生道理可以讲就好了······可惜自家将军之中大概除了少将军之外就没有几个能够识字的吧?
https:
1秒记住爱尚:。手机版阅读网址:
欢迎你!
?眼前这位马背上打下来江山的皇帝,似乎格外的看重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颜公,打天下可以依靠武夫,但是治国不能依靠武夫,”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朕带着一帮武夫在外面把这江山打下来,而国内想要有足够的安宁和稳定,就少不得要有真的明白如何治国理政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现在不好找,所以朕就只能拜托颜公为朕培养。”
颜之仪微微颔首:“陛下还请放心,微臣必当死而后已!”
“这可不行,”李荩忱笑容更盛,“颜公博学,这书院出了事我们可以再建造一个,人才迟迟培养不出来我们可以再培养,但是颜公这满肚子的学问,可不能动辄便尘归尘、土归土。颜公必须得保重身体啊,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陛下!”颜之仪感动的再一次行礼。
“不过这书院也不是建起来作为摆设或者给朝廷培养蛀虫的,”李荩忱的话锋一转,声音之中已经带着几分严厉,“有几点朕必须要强调清楚。”
颜之仪顿时神情肃然:“陛下请说。”
“首先朕需要的是能够治国理政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摇头晃脑读四书五经的人,”李荩忱淡淡说道,“圣人说的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这些后人只知道天天把圣人的言论挂在嘴边上,却不付诸实践,那么毫无用处。”
颜之仪皱了皱眉,不过李荩忱说的倒是没有错误。
“成都书院的教书方式朕觉得就非常合适,”李荩忱紧接着说道,“孝穆公在军营之中讲授战争,在农田之中讲耕作,只有身临其境,知道沙场之艰难、耕作之辛苦,才能知道自己未来要是成为父母官的话,应该如何体谅百姓。圣人的言论只有用在关键的时候、合适的位置上才是好言论,才是好的做法。”
“微臣明白,”颜之仪肃然说道,“我岳麓书院出来的学生,至少不能不辨菽麦!”
李荩忱看着还在向山上延伸的学院,心中感慨一声。这些学院就是他在未来推行科举制度的依凭,当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再通过世家才能服务于朝廷的时候,世家也就没有办法再影响甚至威胁到朝廷。
等到时日增多,世家的存在意义自然也就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