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塔蒂尼《魔鬼的颤音》(3)

微含泪水的表情和急切的表情仅仅用了四个小节便表达的一清二楚,着实让人赞叹。

不过这第一乐章也并非是完全用了单纯的动机作为材料来写的,它具备完整的旋律乐句,单独拿出来也是一段极其动听的乐曲。

同样,第一乐章的节奏也颇为让人在意,12/8的拍子,既有四拍子的稳重和均匀,又具有三拍子的悠扬和弹性。

这就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一个二部式的奏鸣曲,在第十小节的时候,一个双音重音将这个徐徐行进的极慢板向着小广板进行这推进,使之变得如此多情且急迫。

到了二部式的第二段,旋律直接进行了变奏,转入了c小调。

首先把乐曲开始的3个音作为动机分裂出来,进行延伸、发展,后半部分经过西西里舞曲节奏动机引回主调和双音重音旋律,变化再现了前段的后半部分,终止于g小调主和弦,将奏鸣曲的特点展漏无疑,让人为之惊叹。

此后,乐曲转入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快板部分,一段悠扬的快板,似乎在将情绪推上高潮!

沈武寰没有多做停顿,可在场的人却也都是明眼人,一下子就听出了第一乐章至此完结。

第二乐章为快板,g小调,同样采用的二部曲式结构。

开头便是一段大胆的动机跳跃,以十六分音符的运动将乐曲推至高潮。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感觉这这两个乐章并非是同一首曲子的不同乐章。

结合这首曲子人尽皆知的故事,有学者将第一乐章称为入梦,而此乐章虽然激昂如同高歌,却被称为了噩梦登场。

二部曲式第一部分,首先是用强音奏出的引子:性格强烈得如“号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