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家电生意

重生八十年代 纸质书 1144 字 2024-04-20

目前市场上生产风扇的只有几个国营厂子,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基本上都是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厂子外面天天都有经销商挥着钞票的身影,只要风扇一下生产线就会被人给拉走。

丁海峰在几个月之间就把厂子扩到了张东城的三分之一大小,如果不是工人数量跟不上,还能接着扩大下去。

而且在他的实验室里还摆着电饭煲、热水器、洗衣机这些项目等着上马。一旦全部投入生产,电器厂的规模将会完爆张东城。

因为没有品牌,张东城那里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卖不上价钱,所以虽然他现在规模有了,但是利润并不太理想。

至少在赵林看来,百分之五十多的利润,还是太低了些,拿来养养机器、养养工人再交交税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你这里先稳一稳,等风扇的产能跟上之后再说干其他的。等你在广交会上拿个大单回来,领到外汇补贴之后,肯定要政策有政策、要材料有材料、要工人有工人,其他的那几样就可以同时开工了。”赵林肯定道。

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外汇,油田里生产的原油自己都不够用还要费劲运出去卖掉,可想而知对外汇的渴望有多强烈。

如果丁海峰能放个卫星出来,别说向上面要材料和工人了,就是要求兼并一两个资不抵债的国营大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那个时候,厂房和技术工人就都是现成的,再不用赵林费心巴拉的自己想办法了。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不管赵林的交流团送多少人出去,也换不来一个正大光明的政策来。

只能偷偷换点儿材料什么的,想快速发展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丁海峰对赵林的话没什么意见,他是体制内出来的人,虽然层次低了些,但是对政策这一块还是比赵林要懂的多。

这段时间电扇卖的越多,他越是不心安,因为材料来源一直都是赵林换来的批条,虽然没有断过,但这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