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孙坚之死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2299 字 2024-04-20

孙坚又道:“你处事自有主张,我便不再多言。伯符,你且附耳过来。”

孙策听了,便探头过去,侧听孙坚吩咐。但听得孙坚微弱的声音,穿透入耳:“我儿,今天下虽三分,然玄德独强于北。若能保江东基业,则保之。若不保,可奔玄德。玄德宅心忠厚,不似孟德。若事有不谐,可奉传国玺北往,玄德念在昔日旧情,必可保我孙氏满门,以使富贵不失。切记切记。”

孙策听了,忙忙点头。他心中再有想法,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违背父亲的遗言。孙坚交待过后,又唤了文武重臣前来,道:“我死之后,伯符袭我之职执掌江东。还望诸公看在你我多年情分,待伯符如待我。江东基业,便拜托诸位了。”

诸臣躬身听命。孙坚最后,握了握吴夫人的手,眼中升起柔情无限:“夫人,你为我生儿育女,操劳一辈子。苦了你了。”言罢气绝。

吴夫人顿时泪如雨下,号啕大哭起来。孙策也是一声大喊:“父亲!”于是殿中顿时便悲声大作。

孙坚史书称他性阔达,好奇节。他勇武过人,又知人善任。所以无论勇将、名士,哪怕是小卒,都对他服气归心。所以他才能留下一个庞大的基业与班底给孙策。

孙策虽然也是天纵之资,但在待人方面,却是有些苛刻了。当然,瑕不掩瑜。孙策以他超高的个人魅力,也笼络了无数英杰归附。至于孙权,史书上的孙权,虽然坐稳了江东,但也是全靠父兄打下的基础。至于他本人对待元勋旧臣,哪怕是至亲,手段就有些残暴了。

孙氏父子三人,孙坚从能力到性格,最为出众。可惜,他躲过了黄祖这一劫,却仍然是避免不了这一次。

延平四年秋,江东猛虎,孙坚陨落。

于禁占了武陵,等于就扼守住了黄盖北上南郡的咽喉,黄盖只要提兵北上,进攻南郡。武陵的于禁,就会第一时间知道长沙的风吹草动,从而知会曹仁,并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汉寿诸县的战略意义所在。

武陵与南郡连在一块,等于就把长沙与江夏在最大的程度上给切割开了。现在曹仁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利用南阳、南郡的力量,联合起来对付江夏了。

在当前的形势下,只要破定江夏,荆州战事,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地了。南阳、江夏、南郡拿到了手,大军到处,还怕荆南四郡不望风而降?

周瑜与程普在江夏,整顿兵马,四处巡视,鼓舞士气。正欲上下一心,共破曹仁,忽然便接到孙策的信来,言暂缓进军,荆州战略转为全面防御。

周瑜心中惊讶,不知发生何事,看到信后,却是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孙坚病危!虽然说这几年诸事基本上都是孙策在主持,但孙坚做为老一代领导人,他的地位还是无比重要的。此时若孙坚熬不住,对内忧外患的扬州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周瑜看完信后,程普也赶了过来,后面还跟着孙权。孙权眼睛有些红,似乎哭过。程普过来之后,便直接道:“公瑾,伯符来信,言主公有恙,我此时已心乱如麻,欲将江夏诸事托于你,这便返建业去也。”

程普与孙坚共历风雨数十年,名为君臣,实则手足。此时闻孙坚病重,却是坐不住了。宁可抛下江夏重任,也要去建业。

周瑜不禁愕然,军国重事,岂能儿戏。这说撂挑子就撂挑子,曹仁打过来了怎么办?于是便劝道:“程公,主公病重,我亦忧心。然此时曹仁屯兵于外,磨刀霍霍,意指江夏。此危难之际,程公岂可轻离?莫如便让仲谋先返建业,如何?”

程普心中也是左右为难,内心担忧孙坚想去建业,又担心自己这一走,周瑜势单力薄敌不过曹仁。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江夏和荆州的安危重要。于是便闭上眼睛,叹道:“便从公瑾之言。仲谋,你速返还建业去罢。”

孙权听了,唯声而退。他是一刻也不想在这儿待了。出来时父亲还好好的,还笑着交待他许多事情,没曾想到了江夏没多久,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传来。他的一颗心早就飞到了建业去了。于是辞别程普和周瑜,便上了船,一路鼓足帆力,顺流而下,直扑建业。

这会,孙坚经过医师的精心护理,虽然吊住了性命,却也是时醒时睡。孙策在殿中,急得团团乱转。州中诸事,也尽托之于张紘等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