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仪在见到刘备之后,把西域的情况与段煨、麴义到西域后的行踪向刘备逐一汇报之后,便言辞恳切的进言,劝刘备不要放弃西域。丁仪也不知道,刘备这次复通西域之后,到底能坚持多久,汉朝在西域三绝三通,时弃时守。对西域根本就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战略态度。他可不想这次汉军只是在域转上一圈,宣扬威严之后,便又撤回。
刘备听了,眼中笑意一闪而逝,然后道:“朝廷若守西域,每年所耗费之钱粮何止亿万,今匈奴远遁,鲜卑势弱,西域于我有何用哉?”
刘备说的也是事实,西域的战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毕竟汉王朝重农抑商,而来汉朝进行丝绸交易的,也绝大多数都是西域的胡商。西域这个地方,小国林立,经济又薄弱无比,当年王莽想派个使团去西域,车师国都不敢接待,甚至差点都逃到匈奴去了。原因就是车师刚接待过一个汉朝使团还没有恢复过来,若再接待,经济就会崩溃。都穷成这样了,更不用说靠他们来养活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了。所以汉军在西域,向来都是自己屯田,自给自足。
汉朝之所以控制西域,并不是想从那里获得什么经济利益,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就算有丝绸等物品的贸易,但比起汉朝在西域的花费来,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汉朝在西域的存在,只是为了控制西域诸国不要倒向匈奴人。这一点,班超就已经很明确的向皇帝说明过。所以,就像刘备现在说的,北匈奴逃了,南匈奴降了,鲜卑也被他打趴下了,西域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价值呢?
看着不远处那巍峨的城池,众人不禁张开了嘴巴,有远自大秦(罗马)而来的胡商,看到长安城后,也不禁万分惊讶。大秦的首都七丘城,已经是他认知中最大的城市了,想不到长安城,给他的感觉更为震撼。
也确实如此,罗马城在后来的奥雷里安当皇帝时,城墙也只不过是高6米,周长20公里。而现在的长安城,城墙却高达12米,周长25公里……
见得诸人无比震撼,丁仪心中大为得意。特意在长安城多逗留了几日,让胡人们好好逛一逛长安城。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理念,给胡商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他们对城中的一切,也感到无比新鲜。
在赵云驻守长安之后,这座古老的雄城,迎来了它的新生。道路、城墙、各处建筑、公共卫生系统等等,很多地方都已经完成了重建或修缮。丁仪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在刘备平定关、凉之后,许多逃走的百姓,又渐渐迁回了关中,刘备也将关东的一些流民迁了过来,并将这里的田地赏赐给一些军中因伤残而退伍的将士们。此时的长安虽然还没有彻底恢复元气,但也开始渐露气象了。一些胡商们,陆陆续续的在这里完成了他们所期待的交易。不过,所有人都没有离开,他们还想着去大汉天子所居住的城市去看一看。
丁仪等人过洛阳之后,便乘船一路东下,直达青州。刘备早早就得报,说西域诸国使臣与胡商等东来。于是命大鸿胪卿准备接待事宜。汉人官员对胡人,早就见怪不怪了。汉通西域几百年,这期间来汉土的胡人,又岂在少数。连远在极西之地的大秦帝国的皇帝马可·奥勒留,也曾派遣使团,于延熹六年抵达大汉王朝。当然,这个使团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只是当时的朝廷也挺怀疑的。史载是疑传者过焉,怀疑他们就是来做生意的,然后冒充使团。估计是因为远来者是客,而且又语言不通,所以才没有追究。
临淄,哪怕是在汉朝,也是拥有着光辉历史的雄城。自周天子始封姜太公于齐,都营丘(临淄)后,这里便迅速成为了东方的中心。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曾描述过临淄的盛景:“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气扬……”到了现在,临淄也一直是汉王朝青州的州治,齐国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