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理想的交流,也是一次最后的交流,人与人之间有时最需要的便是交流,有时最不需要的也是交流。
自从角厮罗称帝之后,一个完整的吐蕃出现了,但它却从一开始便是大宋的敌对国家,双方之间几乎没有“正式的官方交流”。
甚至让派出去的“使团”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次粗糙的会面。
交流和信任是外交博弈中最需要的东西,而直到吐蕃战败双方之间也没有一次正式的召见。
作为吐蕃的大相,仁钦桑波去过大宋并且了解大宋,但相对来说并不了解大宋的这个君王。
眼下就说明了一切,也证实了仁钦桑波的猜测,大宋皇帝果然做出了最为合适的选择。
果然大宋皇帝和自己猜测的一样,他对于“大局”的思考要远超吐蕃人的想象,他需要的不光是灭了吐蕃获取吐蕃的土地,而是需要一个更适合大宋的利益。
这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在暴力和冲动驱使下的一次扩展和侵略,这也是为何大宋皇帝会放他们离开的逻些城和吐蕃高原的原因。
“大宋皇帝陛下”
赵祯摆了摆手:“吐蕃是向大宋的投降的,这是归降的一种方式,你应该和大宋的子民一样称呼朕为陛下或是官家。”
仁钦桑波稍稍一顿,他忽然明白自己是战败的一方,现在在名义上也属于大宋的麾下。
无奈的仁钦桑波点头道:“官家所言极是。吐蕃的赞普已经重新变成了大宋的西平王,一部分吐蕃人即将离开家乡,向着更为遥远的地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