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包拯和王韵两人微微皱眉,颇为担心的望向赵祯,对于他们来说,既然归顺了,就不该用上这等逾越之言,毕竟官家就在此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但赵祯并不在意,契丹已经国灭,在这最后时刻,遗老遗少最后一次向帝王致敬有何不可?
反倒是大宋若在此时刁难,给人一种心胸狭窄之感,颇为不妥。
但当赵祯从御马上下来,站在整个大驾卤薄之前,宋军将士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大宋军民对赵祯最真挚的表达和嘱祝福,也是赵祯这么多年来努力付出所应该换回的回报。
身为天子他是合格的,身为君父他是善良的,身为子孙他是尽孝的,为了大宋王朝,为了华夏亿万百姓,为了赵家的江山社稷,赵祯这位大宋的天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
宋军将士齐齐呐喊,四周的百姓也不示弱,高亢的声音如同利剑刺破苍穹,有道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赵祯不光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更是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这是哪里?是大宋的呼伦贝尔城,在这城池之中的人都是大宋的百姓,他们无论种族,无论富贵,都是有了赵祯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和祝愿,岂能不让人动容,和久久笼罩在呼伦贝尔城上空的声音相比,之前契丹人的唱诺就像是随风而散的浮云,瞬间被盖了过去。
而此举也是震慑了契丹人,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是众望所归,赵祯不光获得了大宋百姓的拥戴,更是获得了塔塔尔部以及草原上各部百姓的拥戴。
这庞大的呼伦贝尔城不是因为赵祯而建设,也不是因为要接收契丹人而建设,这是为了草原百姓方便而建设的城池。
城池之中不光有宋人,塔塔尔人,还有乌古部,阻卜部,甚至是契丹人,这些人在这里生活,交易,通商,往来,毫无避讳和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