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之地设立数千人的伏兵,他们完全不需要参与打谷草,只需要待契丹军追击而至时进行伏击便可,由此一来可保万无一失!
对于王韵的谨慎和缜密赵祯非常欣慰,当初丁度果然没有随便荐人,而自己也没有看错人,虽然是个文臣但能做到如此精密的战役指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契丹人在城市化的时候,不能的或是说不可避免的学习了大宋的交通道路建设,因为城市化的基础便是交通便利,经济的基础同样和交通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照搬大宋先进经济经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把公路这个对于契丹来说的隐形炸弹给学了去。
一切都仿佛是在为了大宋北伐而打造,契丹人的公路虽没有大宋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但对于主要城池却都是有宽敞公路向连接的。
这些年来契丹朝廷有钱了,契丹商人有钱了,契丹的百姓有钱了,自然要修建宽大的通途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条好路能增加经济的收入谁不知道?
马车能在平坦的通路上日夜前行谁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原来一个月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半个月便能赶到,这其中省下多少的奢费?
而这些契丹人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修建公路,为此朝中上下唯有一人反对,当今的宰执相公张俭。
他觉得契丹可以学习大宋的经济,但不能全部照搬,毕竟契丹和大宋国情不同,双方之间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朝中上下已经被刚刚开始转变所带来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在他们看来张俭依旧保有汉家文臣的保守,不善变通,也正是如此才害的契丹出现今天的局面。
张俭为此上疏萧挞里,据理力争,陈情厉害,提出了利于契丹之车马,亦利于宋人之车马,朝堂上下笑起臆想,宋军刚刚从西域撤军,岂能卷土重来?
时间往往会证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当年张俭的猜测果然成真,大宋的车马在契丹人铺设的公路上驰骋前进,获得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