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学问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320 字 2024-04-20

门口的官吏已经习惯了官家前来“借书”,没错,就是借书,不知官家为何要规定,即便是在宫中所有人借阅崇文院的书籍都必须登记在册。

这些书本就是属于皇家的,即便是拿走又如何?而且还要让自己这个文官前来管理,随便找个办事伶俐的内侍来看管便好,但这也说明宫中书籍的重要,以至于官家希望外臣来监督。

赵祯带着儿子从崇文院中借了不少的书,赵旭借的是有关艺术方面的书籍,这小子若不是将来要继承皇位,赵祯真的想把他培养成艺术家,当然一个皇帝也能有很高深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

赵昀借的书连赵祯都唯恐避之不及,大多是《张丘建算经》,《九章算术》之类的也不乏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算术》一书,这是代数理论的启蒙书,但在之后便是连赵祯都不愿去看的深奥代数难题。

但赵昀却乐此不疲,可以说若他不是皇子,肯定会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海上……数学家,这小子还极为喜欢航海,无时无刻不希望自己逃离这陆地,并且极为喜欢在海上徜徉,若不是王语嫣对他死死的看住,说不定这小子早已去了水军,反正赵祯不会制止自己的儿子。

“官家!官家大捷!官家大捷!”

三才叫声简直就像是在用扬声器大喊,整个崇文院连同不远处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都能听得见,赵祯微微皱眉道:“你这杀才得了什么癔症?!大宋并未用兵何来的大捷?况宫中喧哗礼数何存?!”

三才躬身道:“启奏官家,您忘了?蔡伯俙在倭国,前些日子蔡伯俙被围攻于平安京,脱身之后倭人继续穷追不舍,而刘德召率军来援,以五万大军击溃倭人近十万精锐!”

赵祯知道这数据肯定有所夸大,但这消息确实惊人,转身对儿子说道:“你们先去书院吧,朕有事又得去文德殿了。三才,把刘德召,蔡伯俙,以及石元孙,杨烁的奏疏统统拿来,朕要好好看看。”

“旭儿你试一下别的写法看看?比如更加白话一点,看朕的:“每天早晨,我拥抱太阳,亲吻天空,在一个快乐而美好之中开始全新的一天。””

赵旭和赵昀两人大眼瞪小眼的望着赵祯,干最后还是一旁的三才最先开口:“官家说的好啊!这才是文章练达,连奴婢我这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人都知晓嘞!”

只能说场面一度尴尬,最后还是塔利班惊奇的开口道:“陛下的文章颇有古罗马的散文功底,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赵祯微笑着耸了耸肩:“这便是天赋异禀,朕不光精通格物,对欧罗巴的文章和语言也有所射猎,欧罗巴人常做诗歌以歌颂生活,华夏亦然,朕认为两者之间也是互通的,不是吗?”

塔利班躬身道:“陛下的博学与思想如同夜空中不可胜数的繁星,浩渺而深邃,臣下叹服!”

三才小声的念叨一句“马屁精”便向宫门走去,他要前往翰林院把今日官家朝政时示下回奏带回来,每到正朔之月两府相公可是有的忙了。

大朝会之后不光要把之后计划列出来,还要交给官家御批,当然许多人为此在背后少不得要说酸话,但内心却是窃喜的,因为不光两府官员要如此,甚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遣官都要交出自己的计划。

赵祯最喜欢干的事情便是在朝会之后进入宫中的崇文院,这是宫中的藏书之所,赵祯要感谢这个时代,大量堪称精品的藏书集中于自己修建的智慧宫中,并且要感谢这个时代学者的崇高。

大宋的印刷术已经发展的非常好,对于珍贵的书籍赵祯全部收藏在了崇文院中,在智慧宫中存放供人阅览的都是重新印刷的版本,赵祯是大宋的皇帝,他有权把这些珍贵的稀世孤本收藏在自己的图书馆中,收藏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而赵祯经常来孩子来这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赵旭和赵昀两人最大的疑问便是父皇怎么把这些书从四海八荒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