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对马弹琴李公子

大道朝天 猫腻 5313 字 2024-04-20

年轻公子姓李,父亲是大原城的太守,他便等若是大原城的皇子。

因为家教甚严的缘故,他身边没有太多狐朋狗友,但还是难免会有很多应酬。

昨天夜里,他被一位朋友请吃酒宴。

那位朋友知道如果在城里,他肯定不敢踏足青楼,便把地点选在了城外溪畔。

这里有几家饮食与姑娘都很贵的院子。

李公子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在席上如坐针毡,被灌了几杯酒后再也无法安坐,借着小解的由头溜了出去。

这家院子远在山间,夜色深沉,他慌乱之下迷了路,沿着溪水而行,来到这片满是荷花的潭边。

他再不敢随意行走,在山坡上抱着双膝,竟是熬了一整夜。

他那位朋友与院子里的人发现后,自然很是着急,却是向山外搜去,哪里想到他在溪水上游。

坐了半夜,李公子身体早已僵硬,晨光出现,他贪着去看荷花,竟是没有站稳,直接落到了水里,险些被淹死。

幸运的是,当时水边有两个人。

井九自然不会打听这些事情,这都是李公子自己说的。

李公子跟着他们一路回到庵堂,不停说着自己的事,如果路程再远些,可能他会把自己的生平都讲一遍。

井九与过冬没有理他,他也不在乎,直到被那位老尼姑拦住,才停止述说,有些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

第二天清晨,李公子再次来到庵堂,带着几辆大车,车里都是备好的礼物。

他专程前来致谢,求见井九。

他想见的当然是轮椅里那个柔弱而漠然的姑娘,但哪能直接要求见她,这是基本的礼数问题。

井九没有见他,准确地说,老尼姑根本没有通传。

李公子也不生气,回头看着那几大车礼物,心想自己确实太过俗气。

接下来几天,李公子每天都会前来庵堂拜访。

被老尼拒绝后,他会在庵堂外站半个时辰然后离开,显得很有修养,但又很执着。

如果没有下雨刮风,便会有大太阳,盛夏时节的庵堂外,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好受。

李公子坚持前来,自然是想要表现自己的诚意,用毅力与决心打动人。

问题在于,庵堂里的那两个人不可能被这种事情打动。

最热的那天,李公子没有出现,老尼姑有些意外,也终于安下心来。

夜色渐上,他却再次出现在庵堂外。

他没有惊动老尼,鼓起勇气走进庵堂,被草地上的那匹大马吓了一跳。

谁家会把马像猫狗一样散养着?

李公子对着马嘘了一声,走到石桥前方。

桥那边是一层薄雾,看不清楚画面,但他相信,坐轮椅的姑娘就在那边。

他解下古琴,盘膝坐在地上,开始弹奏。

淙淙如水的琴声出现在夜色里。

最开始的时候,他很不安,怕老尼过来撵自己,更怕那位兄长过来打自己。

时辰还早,可那位姑娘身子柔弱,也许睡的较常人早,自己用琴声扰人清梦,被打也是自找……

想着这些事情,琴声稍乱,然后重新回复正常。

老尼姑没有出现,井九也没有跳出来打杀他,庵堂里一片宁静,只有琴声。

忽然有蹄声响起。

那匹马踱了过来,站在他的身边听着。

李公子不觉难堪,反而很开心,琴声欢快了些许。

半个时辰后,他结束了演奏,起身背起古琴,与马打了个招呼,转身离开。

走出庵堂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压抑心头的情绪,高兴地叫了一声,然后赶紧捂住嘴巴。

后面的这些天,李公子没有在庵堂外晒太阳,或被风吹雨打,而是入夜后才会“潜”入庵堂,弹上数曲。

没有人来管他,只是那匹马会驻足静听,他还是很开心。

只要琴声在这里,总会被她听到。

……

……

石桥那头,薄雾不散。

禅室圆窗,井九与过冬对坐,静静听着琴声。

井九不会弹琴。

过冬曾经在梅会里拿过琴道第一,却同样不会弹琴。

但他们能听出来琴声的好与坏。

李公子的琴声很不错,很干净。

所以他们没有赶人。

刚才那曲是流水。

现在弹的是良宵引。

井九知道今夜就到这里了。

就这样,日子如流水一般无声而去。

有琴声作伴,暑意似乎不再那般难熬,而且正渐渐消散,真可称得上良宵。

某夜,琴声没有出现。

井九与过冬对视一眼,没有说什么。

……

……

随后的那些天,琴声再也没有出现。

李公子也没有来过庵堂。

很多事情都是失去了,或者即将失去,才会觉得珍贵。

井九不觉得那琴声如何珍贵,但偶尔还是会想起。

他与过冬继续在庵堂里静养,直到圆窗外的树叶都红了。

又看了几日秋景,便到了离开的时候。

老尼不是修行者,寿元将尽,看似寻常别离,其实便难再见。

过冬与她说了几句话,便自己推着轮椅出了庵堂。

老尼收回视线,望向井九说道:“冬姑娘性情看着冷,其实心热,请您好好照顾。”

井九说道:“我会的。”

老尼又问道:“那位李公子留下的礼物如何处置。”

“你们自己用便好。”

井九接着说道:“那匹马我带走,你们不用养了。”

老尼想着一事,取出个匣子,说道:“这件礼物太过珍贵,实在没法留。”

匣子里是一颗药丸,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竟是修道者的丹药。

这丹药比普通人来说极其珍贵,即便以李公子的身份,想要拿到这样一颗丹药也极其困难。

这颗丹药他应该是为过冬所求。

井九不会在意这种级别的丹药,也知道对过冬没有任何用处,但想了想还是接了过来。

然后他有些意外地在匣子上发现了宝树居的标识。

不知道那位李太守是识得宝树居东家,还是与顾家有来往。

……

……

井九与过冬的下个目的地在豫郡,便要穿过大原城。

大原城里极其繁华,很是热闹,即便在车里,也能听到很多声音。

前方忽然有琴声响起,然后有嘲笑声。

井九掀起车帘望去,发现街角处有个青衣琴师,低着头看着身前的古琴。

那位琴师不知因何被人嘲笑,没有辩解,落在琴弦上的手指却在微微颤抖,不知是窘迫还是难过。

看来是位潦倒失意者,衣饰朴素却极为干净,指甲也修剪的很干净,就连那架古琴也保养的极好。

“你不是要给你爹鸣冤吗?那就弹首六月雪好了。”

“这古琴应该还值些钱,你怎么不去卖了?”

“卖幅画都能被骗,卖琴难道就能聪明起来?”

“李公子,像你这样的人还是老实在家里呆着吧,别想那么多了。”

有厚道的街坊出面,把人群劝散。

那位琴师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正是很久不见的李公子。

只是他不知道经历了何事,形容憔悴,鬓间竟隐有白星。

井九望向过冬,发现她正看着窗外。

……

……

大原城是一座大城,自然有很多医馆,也有井九想要找的医馆。

这次他没有去看医馆匾额上是什么花,直接走了进去,然后取下了笠帽。

大夫赶紧把他迎进静室,还没有来得及消化震惊,便因为井九的问题再次震惊无语。

太守府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这种小事也值得您关心?

大夫在心里这般想着,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这件事情讲了一遍。

三年前,李太守曾经上了一封奏折,请立二皇子景尧为太子。

当时陛下没有理会,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保护。

朝廷里那些支持景辛的大臣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

镇魔狱事变后,朝廷里的局面越发复杂,隐于幕后的各种斗争越发激烈。

双方撕破了脸,李太守便成为了他们的重点攻击对象。

任何官员都经不住查,李太守很轻易地被查出涉及数年前一场重贿案,官职当即被免。

树倒众人推,搬出太守府的李家自然过的很是惨淡,李太守病倒在床,熬了数十日前,前些天便没了。

李公子悲痛之余,生出极大愤怒与不甘,觉得父亲为官清廉,必然是得罪朝中诸公才被构陷,于是便开始替父亲申冤,想要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