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五老峰下揽人才

南唐新世 禹贺千秋 1177 字 2024-04-20

李丛嘉见她们嬉戏,心情也放松不少:“不知道刘将军、吴叔叔他们一行人在岳州情况如何了?洞庭水军虽然投靠大唐,但毕竟楚军懈怠太久,能有多少战斗力很难说啊!”

想到遥远的岳州事情,李丛嘉又变得心事重重:吴璋、刘破军带着一百禁军骑马先行,恐怕此时已经到了岳州吧?那些楚地大族、现任的刺史等等,会不会听从命令?有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正思考着,一块山石立在路边高处,上面用红颜色写了两句诗,分外鲜明:“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李丛嘉盯着诗句看了好久,众人也伫步观之,大声赞扬起来。

冯四娘笑道:“此诗大善,充满着富贵之气!写诗之人定然是豪门出身,才华横溢!庐山国学,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众人点头:两句诗充满着闲淡的生活气息,表现的是一种对于功名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自傲,显示出主人极高的才华和对自己未来的远大抱负!

李丛嘉摇头:“不知道是何人所题?此诗大好,却不合时令!这是国学所在,又是隐在深山,如此浮躁之心,岂能潜心治学,不如入世修行更妙!”

旁边闪出一行游人,赫然都是秀才功名,一人躬身道:“六殿下好眼力,此是书洞内的才子江为所写。此人大才,精于诗道,久有报国之志,六殿下此来,定能求得大贤!”

李丛嘉笑眯眯道:“各位定然是此山学子,不知道洞主大人可在?”

庐山国学(宋朝改为白鹿书院),是李丛嘉停步于九江的重要原因。

唐肃宗时期,大才子李渤在此山五老峰下一处洞穴苦学,他兄弟二人养了一头聪明漂亮的白鹿,经常出入其间,久之此洞被称作白鹿洞。

李渤后来担任江州刺史期间,又对这里作了修建,栽植了不少花木,增建了一些亭榭,白鹿洞俨然已成一处名胜,四方文人学子纷纷前来聚会研读。

南唐开国以来,烈祖十分重视此地,在白鹿洞建起了庐山国学,派遣国子助教前来庐山国学,主持工作。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以主教授。

李丛嘉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真正李煜的人生轨迹,原本的李煜也正在此地求学呢!

和一干秀才闲谈着,李丛嘉一行渐渐向庐山国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