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敬言回来柳林县之后还真就书写了公文于闹市口向全体百姓道起了歉来,至于什么难为情的根本就不存在。
佑敬言于闹市口的道歉姿态放得极低,摒弃本官一口一个敬言的自称着。
现如今五谷基本上丰登了,家里面那些老弱还能去那工厂挣几个小钱贴补一下家用,这么好的日子他们想都没有想过。
这个县老爷说给就给他们了,这些老百姓能不感谢他吗,几天前衙役与他们的那群对打,开始之时有些愤愤难平,很快便忘记了。
今天县太爷能如此真诚的与他们这些粗人道歉,还有什么不能原谅。
况且,人家县老爷也没有说不治那几人的罪,再说了狗子娘都选择原谅了,他们这些外人何必再揪着不放呢?
朱元璋派到工厂考察的官员没用几天的时间便到了,一个五品官员带着几个侍郎,佑敬言对那几人也没有印象,也正好省得别人诟病。
当初佑敬言刚到柳林县的时候,武闻只是带人搭建了几座茅草屋,勉勉强强够佑敬言几人居住。
衙役们睡觉得地方倒是有个大通铺,但是总不好让那个五品大员与那些衙役睡到一起吧?
本来佑敬言倒是给那个五品大员安排了一家客栈歇脚,但是不知道人家抽什么风,竟然地当床,天为被的睡到了县衙外面,就连佑敬言象征性的接待宴席都拒不参加。
咦,奇怪了,这么一号人物佑敬言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呢?
如此也好,倒使得考察结果多了几分的公允。
只待了三天,那个五品大员便带着人匆匆离去了,直到他离开佑敬言都没搞明白他姓甚名谁。
又过了几天时间,朱元璋的一道圣旨,佑敬言便被调回了京城还是出任参知政事。
这坐着火箭的升官速度,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佑敬言离开之前又专程给朱元璋上了一道奏折大力举荐了武闻。
柳林县好不容易才步上正轨,派一个不熟悉的人来治理柳林县,那对柳林县的顺利发展可不是一件好事儿。
没想到的是朱元璋还真就准了佑敬言的奏折让武闻接了他的班,这种情况不说是猜忌心较重的朱元璋,就是换了个开明的皇帝也不可能臣子举荐的人连考察都没有就任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