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时机在前难常心 谋事在人成在天

汉末霸途 凌夫 2232 字 3个月前

当年给曹操进言之时贾诩已然有着极大的话语权,但此时除了肖毅,还有谁知道座上这个貌不惊人的文士是个经天纬地之才?既然说了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贾诩唯有选择沉默,便是他为杨奉作出的分析也更多是一种自保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贾诩绝不看好马腾和董卓的这一战,倘若让他在肖毅拿下函谷和董卓击败马腾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贾诩的态度十分坚定,不出意外董卓获取胜利当在肖毅拿下雄关之前。

站在董卓的立场贾诩为杨奉分析了局势,眼下看似时机实则极为危险,一旦董卓先行击败马腾,大军回转函谷,而肖毅的并州军攻击雄关定会有所损耗,此消彼长就算以冠军侯的用兵也不得不退,董卓机会把握的好的话说不得还能重夺洛阳!因为肖毅刚得此地根基不稳,而董卓一旦摆出一副誓死拿下东都的架势怕是肖毅也要犹豫,硬拼绝非上策。

这一番分析倘若此时身在函谷关下的肖毅得知,一定会大加称赞贾文和的见事精准,他对战场的分析也是丝毫不差。当年曹操将汉中称为鸡肋,如今司隶在肖毅眼中也差不多,牵扯他很多兵力的同时还会将战线拉的更长,一旦战事起他尾兼顾就会变得更为困难。当真有贾诩为董卓设谋的话,恒之拿不下函谷关那么唯一的选择就要退回黄河以北。

杨奉平素对贾诩是十分信任的,这一次也不例外,但营救天子扬名天下的巨大诱惑却让他选择了行险一搏!这一夜一众大臣商议的结果就是要在短期之内动,争取能够击败牛辅在长安之中的势力,如此凭借西都抗拒董卓大军,即使马腾失败他们还有肖毅大军在外,而倘若再等下去,一旦京中之事引起董卓的疑心,那么大好的时机也将一去不复返。

肖毅并不知道朝中一众的老臣的商议,就算有天耳他也需要至少四天的时间。此刻恒之正在飞燕军中为管亥和他精心挑选的百名勇士送行,即使肖毅也不得不承认管子平的提议还是有着成功机会的,而拿下函谷对他的意义也很是重大,等若关上了董卓东来攻击的一道大门,再加上张绣镇守的虎牢关,他就能将整个司隶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

洛阳,虎牢,函谷乃是这个巨大军事要塞的三个要点,而要保证它的稳固,肖毅至少要在此处布置十万兵力,如此一来并州和幽州的负担则要进一步加重,司隶在未来很多年内都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只能具备军事上的重要作用,但它的作用对恒之日后的大敌袁绍曹操却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战机就在眼前,即使是一个大包袱恒之也只得背上了。

管亥为,一百勇士排出四列横队列与肖毅面前,人人一身夜行短打,腰间插着短刀,这种短刀十分锋利,一开始只是狼牙专用,后来肖毅觉得特种作战在常规部队之中也未必无效,因此每军都仿制了一些,今夜也恰好派上用场,攀爬绝壁无论是战刀还是佩剑都会显得极为碍事。

右肩之处则是一卷两指粗细的绳索,最前端则是犹如鹰爪一般的锋利铁钩,此物便是管亥在帅帐之中言及的“飞钩爪”了,一开始亦是设计出来为天耳或是天狼使用,利于他们飞檐走壁。但很快又传到了军中为攻城之用,当然他们的使用一般都会在攻方占据很大的优势之时。

肖毅并没有说太多的豪言壮语以鼓励士气,因为他从管亥和一众将士眼中已然看见了那种决绝,他们根本不用自己来鼓舞士气,一切的语言在此时都会显得多余。因此恒之拍了拍管亥的肩头之后便开始为他身后的勇士整理行装,他的动作很快却依旧是那般的细致,令得每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都是精神一震,那种无声的鼓励已然胜过一切。

整个送行的过程都显得极为安静,等到肖毅为最后一名士卒整理好衣装,管亥带着所有麾下对冠军侯行礼之后便纷纷上马,奔向绝壁而去,而与此同时高顺麯义带领的陷阵先登二军对函谷关的夜袭也已然起,虽然此举虽然主要意在配合管亥登临绝壁的行动,可在高顺麯义二将看来他们联手全力为之也未尝没有出其不意攻破雄关的可能。因此就算是配合陷阵先登二营也打出了主攻的气势,一时间函谷城头便陷入激战。